字好书
紫阳院

《紫阳院》

时间: 2025-04-27 08:43:55

诗句

曾闻丁令威,化鹤一来归。

翠竹生庭院,青云满洞扉。

何人能独往,有鸟尚孤飞。

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3:55

原文展示:

曾闻丁令威,化鹤一来归。
翠竹生庭院,青云满洞扉。
何人能独往,有鸟尚孤飞。
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丁令威化身成鹤,归来之时如同飞翔。
翠绿的竹子在庭院中生长,青色的云彩充满了洞口的门扉。
何人能独自前往,连鸟儿也总是孤独地飞翔。
我想寻找那遗留下来的蜕壳,因此去采摘蕨类植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丁令威:唐代道士,传说中能化鹤成仙的人物。
  • 化鹤:指化身为鹤,象征着超脱和归隐。
  • 翠竹:青翠的竹子,寓意生机勃勃。
  • 洞扉:山洞的门扉,象征隐居的生活。
  • :指昆虫脱壳,象征蜕变和新生。
  • 蕨薇: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常用作药材或食用。

典故解析:

  • 丁令威化鹤的故事出自古代道教信仰,象征着对长生不老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邢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环境的不满,促使他寻求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紫阳院》一诗,邢昉通过对丁令威化鹤传说的引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翠竹与青云,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庭院。诗中“何人能独往,有鸟尚孤飞”一句,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在世俗纷扰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的思绪随着自然景色而流转,从对丁令威的崇敬,到对孤独的感慨,再到对自然的探索,逐层递进,展现出一种诗意的哲学思考。

而“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则象征着一种渴望,寻求蜕变与新生的希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不仅在寻找外界的美好,也在探索内心的成长与变化。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隐逸的憧憬,又有对孤独与自我反思的深刻洞察,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闻丁令威,化鹤一来归。:引入传说,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翠竹生庭院,青云满洞扉。:描绘自然景色,营造清幽的环境。
  • 何人能独往,有鸟尚孤飞。:感慨孤独,反映内心的迷茫与探寻。
  • 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表现对新生的渴望与探索。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与对仗的修辞手法。例如“化鹤”比喻追求超脱的理想,“翠竹”“青云”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追寻、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丁令威:象征追求长生与隐逸。
  • :象征自由、超脱。
  • 翠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
  • 青云:象征理想与向往。
  • 蕨薇:象征生长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丁令威化鹤的传说主要象征什么? A. 超脱与隐逸
    B. 富贵与权力
    C. 战争与和平

  2. 诗中“何人能独往,有鸟尚孤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考
    C. 愤怒

  3. “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中“遗蜕”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痛苦
    B. 追求新生与改变
    C. 失去的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邢昉的《紫阳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邢昉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在宁静中展现了和谐与安宁的美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偶然作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寺即梁朝萧内史创) 送李秘书却赴南中 送张判官罢使东归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和灵一上人新泉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骄兵悍将 气字旁的字 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悠缓 龜字旁的字 听结尾的成语 易辙改弦 不偢不倸 由博返约 包含舐的词语有哪些 鬼入 耂字旁的字 榆子 乙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蛮暴 婉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