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0:03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泜水清澈而浅,沙石清晰可数。
轻轻荡漾着水波,缓缓汇聚向远方的港口。
千山倒映在水中,乱石在高崖上伫立。
我来这里尽情游泳,放声高歌怀念往昔。
逼近井陉的道路,士兵们却无法排成整齐的队伍。
背水而战制造奇谋,红旗在赵国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韩信购买了左边的战车,张耳心中却充满了忧虑。
为何不赦免陈余,让他归附于汉主呢?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在绘画、书法及诗词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尤其以“板桥体”书法著称。郑燮的诗歌风格大多朴素自然,关注民间生活,反映时代风貌。
《泜水》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郑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及对历史的思考,借水景抒发个人情怀。
郑燮的《泜水》以清新自然的水景作为背景,通过描绘泜水的清澈和周围山石的雄伟,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让人感受到水面轻轻荡漾的柔美,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正如诗人游泳时的愉悦心情。
而随着诗的深入,郑燮逐渐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到的历史人物如韩信、张耳等,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雄气概的赞美。特别是“背水造奇谋”一句,展示了勇气和智慧在逆境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古代军事智慧的钦佩。同时,诗中提到的“何不赦陈馀”,则暗示了对包容和统一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郑燮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怀。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描绘泜水的清澈与浅显,沙石清晰可见,表现出一种宁静、透明的自然景观。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水面轻轻荡漾,流向远方的港口,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乱石高耸,形成的对比增强了自然的雄伟感。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诗人沉浸在水中,放声高歌,怀念过去的岁月,表现出一种放松与自得的心态。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描述士兵在井陉道旁,列队混乱,表现出战争的无序与困境。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以背水一战的勇气,体现出战术的智慧与决心,红旗在赵国高扬象征着希望。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他们的敬重,张耳的内心复杂,暗示对历史的反思。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提出对陈余的赦免,表达对和解与统一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和解与统一的渴望,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泜水》的作者是谁?
“背水造奇谋”是强调什么?
诗中提到的“陈馀”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