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1:19
孤亭临绝岸,猿鸟识幽蹊。
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
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
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独的亭子坐落在险峻的岸边,猿猱和鸟儿似乎都懂得这里的隐秘小径。花瓣飘落的时候,曾是谁来过这里呢?虽然诗句已经写成,但却没有署名。潮水的痕迹经过雨水的冲刷依然存在,石笋与杉树并排而立。谢守(谢灵运)便会在这里攀登,到了秋天,鞋底的痕迹显得很低。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朱庆馀隐居山水之间之时,表达了他对静谧自然的喜爱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亭子与自然景物,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河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的“孤亭临绝岸”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亭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诗人以“猿鸟识幽蹊”描绘出周围的自然生灵,这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灵动。
“花落曾谁到”,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虽写下诗句,但未署名,体现了对名利的超脱,突出其隐逸之志。接着的“潮痕经雨在”,以自然的痕迹反映时间的流逝,石笋与杉树并排而立,象征着坚韧和永恒的自然之美。
最后“秋来屐齿低”,以细腻的观察结束,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自然的深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猿鸟”主要是指:
“孤亭临绝岸”中的“孤亭”象征:
诗中“诗成独未题”表达了:
答案:
对比朱庆馀的《河亭》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朱庆馀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索,而王维则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