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36
《昆明池侍宴应制》
作者:沈佺期 〔唐代〕
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
水同河汉在,馆有豫章名。
我后光天德,垂衣文教成。
黩兵非帝念,劳物岂皇情。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灵鱼衔宝跃,仙女废机迎。
柳拂旌门暗,兰依帐殿生。
还如流水曲,日晚棹歌清。
武帝征伐昆明,开凿池塘习练武器。
这水面与银河相同,馆内有着豫章的名声。
我朝光耀天德,文教之风已然成型。
战争并非帝王所念,辛劳民众岂是皇情。
春天的武仗经过鲸沼,云旗自凤城而出。
灵鱼衔着宝物跃出水面,仙女弃机迎接客人。
柳树轻拂旌门,兰花依偎帐殿生长。
宛如流水的曲调,夕阳下桨声清脆。
作者介绍:沈佺期,字子云,唐代诗人,工诗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曾任职于翰林院,诗风清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之时,诗人借宴会之机,表达对国家盛世的感慨,同时也隐含对战争的反思。
《昆明池侍宴应制》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开篇提到武帝征伐昆明,显示出汉朝的强大,同时也引出对水与文化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对文治的向往。随后的描写中,灵鱼与仙女的形象,象征着美好与祥瑞,构成了诗歌的理想化场景。
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然而在“黩兵非帝念,劳物岂皇情”一句中,诗人反思战争对百姓的影响,暗示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反思与盛世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最后两句“还如流水曲,日晚棹歌清”则以流水的曲调和晚间的歌声结束,给人留下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仿佛在表明即使在盛世之中,个人的安宁与快乐才是生活的真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盛世的自豪,同时反思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强调文治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武帝伐昆明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A) 汉朝的征伐
B) 唐朝的征伐
C) 宋朝的征伐
诗中提到的“灵鱼”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吉祥和富饶
C) 悲伤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悠然自得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佺期的诗与王维的《鹿柴》都是描绘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沈佺期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沉静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