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日东斋

《夏日东斋》

时间: 2025-07-27 14:43:16

诗句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43:16

原文展示:

夏日东斋
作者: 曹松 〔唐代〕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白话文翻译:

在三伏天的酷暑中,我偶尔来到东斋的松树旁静立。此时炎热虽少,却有许多清风吹拂,我开门让山的景色涌入眼帘。

注释:

  • 三庚:指的是夏季的三伏天,特别是最热的一段时间。
  • 松槛:松树旁的凉亭,槛指的是栏杆或围栏,这里形容一种清幽的环境。
  • 热少清风多:虽然天气炎热,但清风却常常吹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开门放山入:开门让山的景色进入视野,表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隽永而受到后人的赞誉。曹松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夏日东斋》创作于盛夏时节,诗人可能在东斋的生活中感受到酷暑的压迫,但又通过松树的荫凉与山景的开阔,体会到一种宁静与舒适。

诗歌鉴赏:

《夏日东斋》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盛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全诗四句,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第一句“三庚到秋伏”,以时间引入,既设定了季节的背景,也为之后的描写奠定了基调。第二句“偶来松槛立”,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一处清凉之地,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诗中“热少清风多”一句,细腻地刻画了暑夏中难得的清风,暗含了人对自然清凉和舒适的渴望。最后一句“开门放山入”,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心灵的一种开放,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盛夏酷暑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庚到秋伏:指夏季最热的时节,时间的设定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炎热。
  2. 偶来松槛立:偶然来到松树旁,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场景。
  3. 热少清风多: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清风却常常拂面,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4. 开门放山入:开门让山的景色进入视野,象征着对自然的接纳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无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对比“热少”和“清风多”,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尤其是第二、四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松槛、清风、山景,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夏日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的感受,虽有酷暑,但在自然的怀抱中仍能找到宁静与舒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松槛:象征着清凉与宁静,代表了诗人对夏日中一处避暑之地的向往。
  • 清风: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带来舒适与惬意。
  • :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宁静,提供了诗人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夏日东斋》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曹松
    C. 杜甫

  2. “三庚到秋伏”中的“三庚”指的是: A. 秋天
    B. 夏季
    C. 冬天

  3. 诗中提到的“松槛”是指: A. 一个凉亭
    B. 一棵松树
    C. 一条小溪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而曹松则突出夏日的清凉与舒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个结构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诗词理解与学习体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营病中 古意 绿珠怨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 同诸子哭张元易 题禅居废寺 春日卧病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轮的词语有哪些 衣敝履空 艸字旁的字 以宫笑角 小别 好汉不吃眼前亏 包含淮的成语 魂耗魄丧 王字旁的字 徒拥虚名 文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刻舟求剑 餐风吸露 洪害 事不有余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