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3:23
山寺引泉
作者: 曹松 〔唐代〕
劈碎琅玕意有馀,
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
莫是银河漏泄无。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对泉水的感慨。泉水如同琅玕般清澈透明,涓涓流入香厨;而山僧却不想谈论泉水的来历,似乎是因为这里的泉水如同银河一般,从天上洒落而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银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神秘而美丽的事物,表示天上的河流,常常与水、梦幻等意象结合。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幽静为题材,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及其对人心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山寺引泉》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的泉水清澈如琅玕,流入香厨,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泉水的美丽,仿佛在渲染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到了后两句,诗人转而思考泉水的来源,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山僧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拒绝。最后一句“莫是银河漏泄无”,则是以银河的壮丽来比喻泉水的来历,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清晰,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流,心灵也随之得到了净化。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诗的独特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琅玕”指的是什么?
A. 美玉
B. 河流
C. 山石
D. 香料
诗人为什么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
A. 他不知道
B. 他想保持神秘
C. 他对世事淡然
D. 他认为不重要
“莫是银河漏泄无”中的“银河”用来比喻什么?
A. 天上的河流
B. 泉水的来源
C. 自然的神秘
D. 生命的渊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曹松更关注泉水的灵性与哲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