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时间: 2025-05-02 12:41:32

诗句

桥边足离别,终日为悲辛。

登桥因叹逝,却羡别离人。

桥下东流水,芳树樱桃蕊。

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

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宿昔欢游在何处,

花前饮足求仙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2

原文展示: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作者:刘商 〔唐代〕

桥边足离别,终日为悲辛。
登桥因叹逝,却羡别离人。
桥下东流水,芳树樱桃蕊。
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
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宿昔欢游在何处,花前饮足求仙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桥边离别的痛苦,作者整日为此悲伤。登上桥时,不禁感叹已经逝去的时光,反而羡慕那些能再次相聚的人。桥下的东流水缓缓流淌,芳香的樱桃花蕊在春风中摇曳。流水不断地往复,花也将在明年再度开放。可怜的是那位三语的掾官,终究只能化为九泉之灰。曾经的欢聚游玩如今又在何方呢?只有在花前饮酒求仙的梦境中继续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1. 豆卢郎中:指豆卢是人名,郎中是官职,指代一位特定的官员。
  2. 七里桥:特指一座桥,可能是诗人心中某种特定的情感寄托。
  3. 樱桃蕊:樱桃花的花蕊,象征着春天与生机。
  4. 九泉:指阴间,借指死亡后的归宿。
  5. 三语掾:三种语言的掾官,可能表示其才华与地位。

典故解析:

  • 九泉:在古文中常用以指代亡者的归宿,表达对已故者的追思与哀悼。
  • 求仙:古代文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寄托着对生命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遭遇。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抒发忧伤与孤独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某位已故友人而作,反映了诗人对友人逝去的哀痛,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桥与水的意象,展现了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开篇以“桥边足离别”引入,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随即通过“终日为悲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东流水”与“芳树樱桃蕊”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形成一种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自然界依旧生机勃勃,个人的悲伤却无法消散。

诗中“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则暗示了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然而“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已故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真挚而深邃,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桥边足离别:在桥边,离别的情景十分明显。
  2. 终日为悲辛:整天都在为离别而感到痛苦。
  3. 登桥因叹逝:登上桥梁,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
  4. 却羡别离人:反而羡慕那些能够再次相聚的人。
  5. 桥下东流水:桥下的东流河水缓缓流过。
  6. 芳树樱桃蕊:春天的芳香樱桃花蕊在盛开。
  7. 流水与潮回:水流与潮水交替往复。
  8. 花落明年开:花虽凋零,明年依旧会再开。
  9. 可怜三语掾:可怜那位才华横溢的掾官。
  10. 长作九泉灰:终究只能化作阴间的灰烬。
  11. 宿昔欢游在何处:往日的欢聚游玩如今又在何方?
  12. 花前饮足求仙去:曾经在花前畅饮求仙的梦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桥边的悲伤,传递出强烈的情感。
  • 拟人:流水与潮水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怀念展开,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离别与连接,既是分隔又是相聚的象征。
  2.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3. 樱桃蕊:春天的象征,蕴含着生机与希望。
  4. 九泉:生命的终点,象征死亡与永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怀念
    • B. 春天的自然
    • C. 友情的珍贵
  2. “桥下东流水”中“东流水”象征什么?

    • A. 时间
    • B. 友情
    • C. 自然
  3. 诗中提到的“九泉”指代什么?

    • A. 阴间
    • B. 天堂
    • C. 人间

答案:

  1. A. 离别与怀念
  2. A. 时间
  3. A. 阴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本诗都涉及到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一种孤独的情感,而后者则在离别的基础上强调了对死者的追忆与怀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递情感,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赵使君 次韵杨内翰赠诸进士 猴马 菩萨蛮(七夕) 别威德寺 答颜生见寄 忆少子 兴龙节致语口号 贺关彦长生日 寒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俯拾仰取 疾风甚雨 辰字旁的字 很傲 苦海茫茫 耒字旁的字 进俯退俯 待字闺中 系绊 澜波 悟慧 拔宅上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