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4:47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侧覩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书的热爱与努力,以及对古代士人风范的向往。年少时就开始学习诗文,渴望与众多杰出人才交往,曾游历秦宫,侧耳聆听君子的讨论,预见古人的风貌。虽然有意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在面对现实时却感到羞愧和耻辱。晚年选择从事世俗事务,想借助障碍远离战争,解开佩带的饰品,卷起长弓来奉持于国。原本希望能有所成就,却不知未来将会如何。
鲍照(约 410-466),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才闻名。鲍照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抒情与描绘自然,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拟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士人面临着动荡的社会局势与个人理想的矛盾,鲍照通过这首诗表明了自己对古代士人风范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拟古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鲍照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羞愧。诗中多处展现出作者的才情与理想,开篇以“十五讽诗书”引出自己早年勤奋学习的情形,再以“弱冠参多士”展现了他对交往的渴望与对杰出人才的仰慕。随着诗句的推进,鲍照逐渐向世俗折衷,选择从世务,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颇为精妙,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尤其是在描绘古人风范与对比现实的过程中,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鲍照对古人精神的追求和对自己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了鲍照对古代文人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诗中既有对年轻时光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鲍照的《拟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古人风范的向往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D. 以上皆是
“羞当白璧贶”中的“白璧”比喻什么?
A. 高贵的身份
B. 微薄的荣誉
C. 友谊的象征
D. 诗歌的才华
诗中提到“解佩袭犀渠”的意义是什么?
A. 追求个人理想
B. 放下过往,追求新生
C. 参与世俗事务
D. 以上皆是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鲍照的《拟古诗》同样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与理想的追求,但杜甫更为悲痛和沉重,而鲍照则带有更多的自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