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6:00
梅花落
作者:鲍照 〔南北朝〕
中庭杂树多,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百花争艳的景象,唯独梅花让人叹息。诗人问梅花为何显得与众不同,想起它在寒霜中依然绽放的花朵。在露水中,它也能结出果实。春风中它摇曳生姿,春日里更是显得迷人。然而,想到梅花在寒风中凋零,虽然它有着霜华的美丽,却缺乏真正的质感。
鲍照(约 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幼安,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今江苏省。他是“建安风骨”的继承者,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著称。鲍照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风格,也有细腻柔美的表达。
《梅花落》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梅花落》整首诗以梅花为中心,通过对比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惋惜。诗中“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一句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梅花的孤独美丽引发了诗人的深思。接着诗人通过“霜中能作花”和“露中能作实”的描写,进一步强调梅花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卓越,展现出梅花的独特品质。
而后半部分“念尔零落逐寒风”则突显了美丽与脆弱的对立,梅花虽美,却难逃凋零的命运,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徒有霜华无霜质”更是将梅花的外表美丽与内在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表象与实质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深含哲理,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鲍照对人生、自然以及美的独到见解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唤起读者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诗中提到梅花在什么环境中仍能开花?
“徒有霜华无霜质”的意思是?
王冕的《早梅》同样以梅花为主题,强调梅花的早春特性,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反映出人对困境的坚持与追求。
王冕的梅花更侧重于描绘梅花在早春的美丽与坚韧,而鲍照则更关注梅花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