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0:22
杏花已过桑叶稀,禁中清昼双掩扉。
官人不来吏卒散,我独兀坐蟠孤罴。
榻尘小拂试方麴,砚垢细涤研隃麋。
唐贤著作稿盈屋,制诰一体尤乖离。
王言首辑冠众集,治水先冀余梁岐。
编排鳞次苦芜秽,乱发未斩犹棼丝。
割裂苦碎百衲锦,合并强集千羊皮。
缺文颇疑石鼓古,误字恐受金根嗤。
参以众书见同异,覈以正史无纷岐。
删除肯使禾莠杂,选择要辨熊蛙肥。
当时承旨况专职,燕许手笔何淋漓。
翰苑诸集幸可考,奚必掩取臣工为。
麻沙百过目生眩,铁擿三绝手尽胝。
胡为宋五惯坦率,张目不见千珠玑。
有时强作解事语,武断若判公堂词。
古人饮泣后人笑,餐钱月给真虚麋。
鲰生持论少同调,赖有孙楚堪我师。
纠谬时时恕吴缜,列衔往往容臣祁。
晨趋共听禁钟细,暮归每趁归鸦迟。
穷通岂恃三寸管,秘文校理臣所司。
谢安捉鼻恐不免,读书要及投间时。
上方笔札敢轻费,好趁官烛㸐双枝。
诗成火速付急递,新月已照黄琉璃。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22
杏花已过桑叶稀,禁中清昼双掩扉。
官人不来吏卒散,我独兀坐蟠孤罴。
榻尘小拂试方麴,砚垢细涤研隃麋。
唐贤著作稿盈屋,制诰一体尤乖离。
王言首辑冠众集,治水先冀余梁岐。
编排鳞次苦芜秽,乱发未斩犹棼丝。
割裂苦碎百衲锦,合并强集千羊皮。
缺文颇疑石鼓古,误字恐受金根嗤。
参以众书见同异,覈以正史无纷岐。
删除肯使禾莠杂,选择要辨熊蛙肥。
当时承旨况专职,燕许手笔何淋漓。
翰苑诸集幸可考,奚必掩取臣工为。
麻沙百过目生眩,铁擿三绝手尽胝。
胡为宋五惯坦率,张目不见千珠玑。
有时强作解事语,武断若判公堂词。
古人饮泣后人笑,餐钱月给真虚麋。
鲰生持论少同调,赖有孙楚堪我师。
纠谬时时恕吴缜,列衔往往容臣祁。
晨趋共听禁钟细,暮归每趁归鸦迟。
穷通岂恃三寸管,秘文校理臣所司。
谢安捉鼻恐不免,读书要及投间时。
上方笔札敢轻费,好趁官烛㸐双枝。
诗成火速付急递,新月已照黄琉璃。
杏花已经凋谢,桑叶也变得稀少,皇宫的清晨,门扇紧闭。
官员们没有来,吏卒们也都散去,我独自一人,孤独地坐在这里。
轻轻拂去榻上的尘土,试着用细小的工具清洗砚台的污垢。
唐代的贤人著作满屋,制诰的体例却显得格外离散。
王言的首辑在众多书籍中独占鳌头,治水的先决条件仍须依赖于余梁岐。
整理编排的过程苦于杂乱,未剪的杂乱犹如缠绕的丝。
割裂的部分像是撕碎的百衲锦,合并的结果却是强行拼凑的千羊皮。
缺失的文字让我怀疑石鼓文的古老,错误的字句恐怕会被金根所嘲笑。
参照众多书籍以辨识同异,校核正史以确保没有纷争。
删除的时候要避免禾与莠的混杂,选择时要仔细辨别熊蛙的肥瘦。
当时的承旨专职于此,燕许的手笔多么淋漓畅快。
翰苑的诸多集子幸好可以考证,何必掩盖臣工的所作所为。
麻沙百遍的阅读令人眼花缭乱,铁制的笔尖已磨得满手是茧。
为何宋代的五位学者如此直率,张口却看不见千颗珠玑。
有时强行解释事情的言辞,武断如同在公堂上判案的词句。
古人因悲伤而流泪,后人却在笑谈,月给予的金钱真是虚幻。
观点不合的人少有共鸣,幸好还有孙楚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纠正错误时常宽容吴缜,列举时往往容忍臣祁。
清晨急忙去听禁钟的细声,傍晚总是追随归鸦的晚归。
穷通又岂能依赖三寸的权柄,秘文的校理由我所掌握。
谢安若捉鼻恐怕也难逃,读书要及时把握机会。
在上方的笔札上不敢轻易浪费,最好趁着官烛的光亮写下双枝。
诗成之际急忙交付急递,新月已经照亮了黄琉璃。
作者介绍:陈鸿墀,清代诗人,以诗文见长,擅长描写清幽的文人生活,作品多展现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独坐馆中校阅全唐文时的孤独感和对文学整理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文献的敬畏与困惑。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清静环境中的思考与孤独。开篇通过杏花与桑叶的对比,暗示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流逝,营造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官员的缺席与吏卒的散去,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氛围。在这种孤独中,诗人开始整理唐代的古籍,体现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唐贤著作”显示了对古代文人作品的重视,而“制诰一体尤乖离”则反映出文献整理的困难与复杂。通过对比与校正,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严谨态度以及对错误的惧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文人对文学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在孤独中对自身价值的再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敬重以及对文化责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文人孤独的心境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杏花”象征什么?
“官人不来吏卒散”中的“官人”指的是?
诗人对古代文献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