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4:06
滥竽赤紧耸劳肩,
礰落风尘海外天。
看遍桐花开一纪,
笑将楮叶刻三年。
犹存直道民风古,
欲挽颓波吏治先。
无补苍生真忝窃,
宝山空返正茫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诗人以“滥竽”比喻那些不称职的人在官场上混日子,肩负着沉重的负担。然而,外面的世界如同风尘中的荒芜,显得无比遥远。看着桐花开了一整年,似乎时间流逝无踪,但他却只能在楮叶上刻下三年的时光,感叹岁月的无情和无奈。尽管古老的民风仍然存在,诗人却希望能够改善衰败的官治,挽救面临困境的民生。最后,他感到无力,虽然拥有宝贵的资源,却无法真正帮助苍生,心中感到迷茫。
吴性诚,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风格独特,常以讽刺与自嘲的手法表达其观点。
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与对未来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开篇以“滥竽”作喻,直接点出当时官场的庸碌无能,给人以警醒。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风尘的世界,暗示着外有风浪,内有重担的困境。随着时光的流逝,桐花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然而作者却在忙碌中感到无奈,楮叶的刻痕承载了他三年的辛劳与无果。而“犹存直道民风古”一句,展现了作者仍对传统美德的期望,想要在衰败的时代中寻求改变。结尾部分,诗人意识到自身的无力,尽管拥有宝藏却无法施予他人,表现出深深的无奈与迷茫。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呼应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对改变的渴望,充满了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滥竽”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的“桐花”象征什么?
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性诚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吴性诚则更多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