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5 14: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4:19:17
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苏轼
人事无涯生有涯,
逝将归钓汉江槎。
乘桴我欲従安石,
遁世谁能识子嗟。
日上红波浮碧巘,
潮来白浪卷青沙。
清谈美景双奇绝,
不觉归鞍带月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人世间的事务是没有尽头的,而人生却是有限的。我想要回去汉江钓鱼,乘着木筏归去。愿意随安石隐居,世俗的纷扰谁能理解呢?阳光照耀下的红波浮动在青翠的山巅,潮水涌来时白浪卷起青色的沙滩。闲谈与美景两者兼具,竟不觉间我已骑马归家,沐浴在月光之中。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正是他向往隐逸生活和自然的体现。乘槎亭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事与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在开篇,诗人指出“人事无涯生有涯”,突显了人世间的纷扰与烦恼,令人感到压抑。接着,他通过“逝将归钓汉江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归自然、隐居山水的心愿。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安石,即陶渊明,是隐逸文学的代表,其隐逸思想与苏轼的心境不谋而合。
诗中后半部分的描写,尤其是“日上红波浮碧巘,潮来白浪卷青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仿佛在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不觉归鞍带月华”,更是通过月光的照耀,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清新脱俗的气息,使人倍感舒畅。
整首诗通过对人事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宁静的心境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人希望归隐的地方是哪里?
A. 黄河
B. 汉江
C. 长江
D. 淮河
“人事无涯”的意思是:
A. 人生有限
B. 人生无尽头
C. 人生美好
D. 人生苦短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哪个隐士?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杜甫
答案: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