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吴少卿绝句

《和吴少卿绝句》

时间: 2025-04-29 01:26:35

诗句

欲伴骚人赋百篇,归心要及菊花前。

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6:35

原文展示:

欲伴骚人赋百篇,归心要及菊花前。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

白话文翻译:

我愿与那些才子一起作诗一百篇,但我心中归家的渴望却要在菊花盛开之前满足。明天的事情谁知道会发生在谁的家中,但桓谭的道理却是永恒的。

注释:

  • 骚人:指有才华的诗人,尤其是指屈原和后来的文人。
  • :陶器,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
  • 桓谭:指汉代的桓宽与桓谭,他们的作品在古代文人中有很大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北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多才多艺的风格著称。苏轼的诗词风格既有豪放的气度,也有细腻的情感,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归乡的渴望。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希望在菊花盛开的季节回到故乡,体现了一种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展现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一句“欲伴骚人赋百篇”中,诗人表达了与才子共创诗篇的愿望,显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第二句“归心要及菊花前”则透露出他对归家的迫切心情,暗示着在菊花盛开时,他希望能回到故乡,享受那份宁静的生活。接下来的“明朝知覆谁家瓿”,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似乎在感叹人生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而最后一句“犹有桓谭道必传”,则是对永恒真理的追求,表明尽管生活中有许多变数,但文学和道理将会超越时空传承下来。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伴骚人赋百篇:想要与有才华的诗人一起创作许多诗篇,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志向。
  2. 归心要及菊花前:归家的心情迫切,希望能在菊花盛开的时节回家,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3. 明朝知覆谁家瓿: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人生的无常,预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
  4. 犹有桓谭道必传:尽管人生无常,但文学与道理将永恒流传,展现诗人对文化传承的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菊花在此不仅是自然景物,也是诗人心中归属感的象征,暗含了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文学的执着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骚人:象征着才子与文人群体,代表着文化的精英。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归属和宁静联系在一起。
  • :代表着生活的琐碎和命运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伴骚人赋百篇”中的“骚人”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有才华的诗人
    • C. 朋友
    • D. 历史人物
  2.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 A. 忍耐
    • B. 快乐
    • C. 悲伤
    • D. 财富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桓谭道”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永恒的真理和思想
    • C. 一种生活方式
    • D. 一种艺术形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和吴少卿绝句》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苏轼则显得内敛、深思。苏轼的诗中透出对故乡的怀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题温汤驿三首 题温汤驿三首 岁穷雨夜独卧山斋 邛州青霞嶂 陪孙之翰太傅登成都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乘之国 卜字旁的字 安常处顺 周定 僯赖 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斤斤计较 右军 病字头的字 角字旁的字 挨打受气 母字旁的字 包含髡的词语有哪些 辨博 远涉重洋 卤字旁的字 项髻 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