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54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我生来就有天赐之福,像那流淌的玉泉一般清澈。
为何陶彭泽(陶渊明)在酒中寻乐,却常常没有酒可言呢?
那些仙人和道士,难道真需要繁华的生活来养活自己吗?
只要能去除荆棘,就不必担忧梨树和枣树的歉收。
我今年六十一岁,夕阳的影子渐渐薄弱。
年末似乎有所收获,却又感到一切又在散失。
就像那千丈松树,常常苦于杂草的缠绕。
我养活自己在寒冷的冬季,终将有解脱的时年。
粮食快要吃光了,才发现饥饿的老鼠在迁移。
你们两个真是我的客人,虽不醉却也感到陶醉。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广泛涉及政治、哲学、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苏轼心中理想的隐士形象,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天禄”和“流玉泉”来引入,表现了苏轼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接着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
诗中“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年尾时光的感慨,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千丈松”与“弱蔓缠”之间的对比,象征着人的坚持与困扰,表达了人虽面临困境,但仍然坚韧不拔的信念。
结尾的“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幽默,表现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自嘲式的幽默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淡泊的态度,展现了即使在衰老和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和豁达的精神。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陶彭泽”指的是哪位著名的隐士?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米尽初不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无奈
C. 生活的乐趣
D. 生活的变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