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08:00
原文展示
白下同归路,乌衣枉作邻。
珮声犹隔箔,香气已迎人。
酒劝杯须满,书羞字不匀。
歌怜黄竹怨,味实碧桃珍。
翦烛非良策,当关是要津。
东阿初度洛,杨恽旧家秦。
粉化横波溢,衫轻晓雾春。
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别袂翻如浪,回肠转似轮。
后期才注脚,前事又含颦。
纵有才难咏,宁无画逼真。
天香闻更有,琼树见长新。
斗草常更仆,迷阄误达晨。
嗅花判不得,檀注惹风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下的归路,与乌衣巷的邻里关系。佩饰的声音隔着纱帘传来,香气却已迎面扑来。酒劝人满杯,书写时字迹却难以匀称。歌声中充满了黄竹的怨恨,味道中却有碧桃的珍贵。点燃的蜡烛并不是良策,关口才是重要的通道。东阿初次到洛阳,杨恽的旧家在秦地。粉色的花瓣如波浪般溢出,轻盈的衣衫沐浴在晨雾中。鸦黄的双凤翅膀,麝香的月光照在半边鱼鳞上。别离的衣袂翻飞如浪,思绪翻转如轮。后来的诗才注脚,往事又让人含泪。即使有才华难以咏叹,宁可没有画作那样逼真。天香的气息更为香醇,琼树也显得更加茂盛。斗草时常常被阻拦,迷失在阄签中误了晨光。嗅花难以判断,檀香的气息惹来纷扰。
注释
- 白下:指白下的归路,出现在古代长安的一个地方。
- 乌衣:乌衣巷,古时名士居住之地。
- 珮声:佩饰的声音,形容轻盈的装饰品在移动时的清脆声响。
- 箔:用以遮挡或装饰的纱布。
- 黄竹:指用黄竹制作的乐器,寓意音乐的美好。
- 碧桃:指碧桃的果实,象征珍贵的美味。
- 翦烛:点燃蜡烛,象征短暂的时光。
- 东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古时商贾往来的重要地带。
- 杨恽:古代名士,指有名望的家族或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约824),字文贞,号东皋,唐代诗人,出生于长安,生平经历丰富,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高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倒押前韵》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诗歌鉴赏
《倒押前韵》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在描写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折射出对人情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白下同归路,乌衣枉作邻”引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珮声犹隔箔,香气已迎人”,通过声音与气味的对比,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而“酒劝杯须满,书羞字不匀”则描绘了饮酒作乐与书写时的纠结,展现了人们在社交中常有的矛盾心理。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善于融合自然与人文,像“粉化横波溢,衫轻晓雾春”这样的句子,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美好,也隐喻了人生的轻盈与短暂。最后,诗人通过“纵有才难咏,宁无画逼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认为即使有才华,也不如自然的真实来得动人。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绊与生活的无常,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下同归路:指在白下地区的归路,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
- 乌衣枉作邻:乌衣巷的邻里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疏远。
- 珮声犹隔箔:佩饰的声音依然隔着纱帘,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香气已迎人:香气扑面而来,表现出生活的温暖和亲近。
- 酒劝杯须满:酒席上劝酒,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热情。
- 书羞字不匀:书写时感到羞愧,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歌怜黄竹怨:歌声中充满了怨恨,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与感伤。
- 味实碧桃珍:碧桃的果实美味,象征珍贵的东西。
- 翦烛非良策:点蜡烛不是好办法,暗喻时间的流逝。
- 当关是要津:重要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的关键时刻。
- 东阿初度洛:初到洛阳,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
- 杨恽旧家秦:提到旧友,唤起对往事的回忆。
- 粉化横波溢:花瓣如波浪般盛开,描绘春天的美景。
- 衫轻晓雾春:轻盈的衣服在晨雾中,展现了春日的柔和。
- 鸦黄双凤翅:鸟儿的翅膀,象征自由与美好。
- 麝月半鱼鳞:月光下的鱼鳞,营造出神秘而清新的氛围。
- 别袂翻如浪:离别时的衣袂如波浪般翻飞,表现出离愁。
- 回肠转似轮:内心的思绪如轮般旋转,表现出情感的复杂。
- 后期才注脚:后来的诗句才有注解,暗示对过去的反思。
- 前事又含颦:往事令人皱眉,体现出对往事的无奈。
- 纵有才难咏:即使有才华也难以表达,表现出艺术创作的局限。
- 宁无画逼真:宁可没有画作那样逼真,强调自然的真实。
- 天香闻更有:天香的气息更为芬芳,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琼树见长新:琼树显得更加茂盛,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 斗草常更仆:斗草时常被阻拦,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
- 迷阄误达晨:误入阄签,暗喻生活中的误会。
- 嗅花判不得:嗅花难以判断,表现对生活的困惑。
- 檀注惹风尘:檀香的气息引来纷扰,象征生活的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如“酒劝杯须满,书羞字不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别袂翻如浪”,通过比喻将别离的情感形象化。
- 拟人:如“香气已迎人”,将香气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生活的苦乐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在描绘生活细节的同时,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下:象征归属感与熟悉感。
- 乌衣:代表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珮声:象征生活中的细腻与优雅。
- 香气: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 碧桃:象征珍贵的友谊与美好事物。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短暂。
- 春天: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乌衣”指的是哪个地方?
-
填空题:诗中“别袂翻如浪”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填入合适的词语)
-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春天的美景。(对/错)
答案
- C. 乌衣巷
- (离愁/思念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倒押前韵》均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家庭感情的表达,而后者则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生活的细节。
- 《静夜思》与《倒押前韵》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过往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简单,而《倒押前韵》则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韩偓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