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2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22:44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
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
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目极千馀里,悠悠春江水。
频想玉关人,愁卧金闺里。
尚言春花落,不知秋风起。
娇爱犹未终,悲凉从此始。
忆昔楚王宫,玉楼妆粉红。
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
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寄言桃李容,胡为闺阁重。
但看楚王墓,唯有数株松。
春天的女子面容如玉,怨怼地唱着春天的歌。巫山的春树红得如火,沅江和湘江的春草绿得如翡翠。我自怜自惜那妖艳的姿态,妆扮得只为在特定的时刻被人看到。愁苦的心情伴随着杨柳,春天已经结束,思绪如同纷乱的丝线。眼前望去千里之外,悠悠的春江水流淌。我常常想念那位在玉关的他,愁苦地躺在金色的闺房里。人们说春花会凋零,却不知秋风早已来临。娇美的爱意尚未结束,悲伤的凉意便从此开始。回忆起昔日楚王的宫殿,玉楼妆点得粉红如霞。纤细的腰肢在明月下摇曳,长袖舞动着春风。容颜已逝如西山的余晖,光阴无法重来。桑林已变为东海,富贵如今又在何方?寄语桃李的容颜,何苦让闺阁如此重视。但看楚王的墓,只剩下几株松树。
刘希夷(约公元789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字景明,号青山,生于今湖南省,后迁居至今江西省。刘希夷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春天的题材中表现出独特的敏感性和细腻的情感。
《春女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诗中融入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青春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青春与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与感情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叹。
《春女行》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人以“春女”作为引子,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哀愁,既有对青春的赞美,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开篇便以“春女颜如玉”引入,突出了女子的美丽,接着用“怨歌阳春曲”表达了对春天的怨怼,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无情。
诗中描绘了巫山的春树、沅湘的春草,生动展现出春天的景象。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自怜其妖艳的姿态,流露出对独特时刻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伤。随着“愁心伴杨柳”的出现,愁苦的情感开始浮现,春天的结束带来了无尽的忧伤。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往昔,提到“楚王宫”,引出对权贵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却又意识到“容华委西山”,时光的流逝让一切繁华成为过眼云烟。最后以“唯有数株松”作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无奈,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与女子的愁苦,表达了对青春、爱情的珍惜与哀叹。诗人深感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展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
诗中提到的“春女”象征什么?
“愁心伴杨柳”中,杨柳象征着什么?
诗中最后提到的“唯有数株松”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相比,刘希夷的《春女行》更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光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乐曲传达出对春天的欢愉。两者皆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但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前者多愁善感,后者则充满了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