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19:54
谒汉世祖庙
作者:刘希夷 〔唐代〕
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
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
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宛城剑鸣匣,昆阳镝应弦。
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
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
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
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
朝廷方雀跃,剑珮几联翩。
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
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
攒木承危柱,疏萝挂朽椽。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
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在舂陵的春风刚刚吹起,渐台的消息尚未传来。
大军驻扎,百万雄兵,建立国家已有十八年。
运气在朱色的旗帜后开启,气运与赤符的道理相合。
宛城的剑在匣中鸣响,昆阳的箭也应声而发。
凶猛的野兽血染了大地,巨人的声音震动了天空。
长途奔袭北赵,短兵器出自南燕。
太守在门外迎接,王郎却死于道边。
在升坛的九城之间,恭恭敬敬地守护千秋的年岁。
朝廷此时正欢欣雀跃,佩剑的官员们纷纷舞动。
至德之治遍及四海,神明的威仪遮蔽了九泉。
宗子的后裔回到旧居,恭敬地吟诵清庙的篇章。
君王的容貌庄重而圣洁,臣子的形象端正而贤良。
支撑危柱的木材攒在一起,疏疏的藤萝挂在朽烂的椽子上。
祠堂的庭院里,鸟儿啄食,祭器上爬满虫子。
怀念的江山依旧在,只是新的历史更替了。
今夜的明月空余,依旧像是过去那样高悬。
刘希夷(约709年-约758年),唐代诗人,字景祐,号青溪,山西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
《谒汉世祖庙》创作于唐代,汉世祖即汉高祖刘邦。诗人在庙中怀古,借古人之事,抒发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国家的忧虑,反映了他对汉朝开国之初的钦佩以及对历史更迭的深思。
整首诗既怀古又抒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开篇描绘舂陵的春意盎然,随即转入历史的回顾,诗人以汉世祖的开国之举为切入点,叙述了汉朝初期的壮阔场景。诗中“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一句,展现了汉高祖丰功伟绩,也反映出作者对汉朝繁荣的向往。
在描写战争场面的同时,诗人用“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形象地展现了战斗的惨烈,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后半部分中的“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刘希夷对国家、历史的深切关注,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历史长河中所生发的情感。
诗歌通过怀古的方式,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更迭,表达了对汉朝开国之初的钦佩以及对现实的感慨,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王郎”是指谁? A. 汉高祖 B. 反叛者 C. 太守 D. 诗人
填空题:诗中“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描绘的是( )。
判断题:该诗主要表达了对汉朝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