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8:22
一鸟启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们上,独舞蜗山足。
嗝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伺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飘万徐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刑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朋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惜凤便,一举凌苍苍。
一只鸟儿在北方的燕地鸣叫,飞来到了西蜀。
它独自栖息在剑尖上,独自在蜗山上舞蹈。
它的外表多有古老的风貌,哀怨中也有新的曲调。
众多的凤凰在它身边游玩,想知道它所欲何求。
它回答说自己是寒乡的游子,飘飘荡荡在万里之外。
不再栖息在恶木的枝头,也不饮那盗泉的水。
常常思念稻米和粮食,愿意栖息在梧桐树上。
智者不邀请我,愚笨之人也不在意我。
所以我只能独自一人,默默地度过岁月的晚暮。
每日夜晚忍受风霜,思念着归去洛阳的路。
我的羽毛短小,衣衫单薄,关山阻隔了归途。
月光伴着流浪者的思念,白云遮住了故乡的方向。
谁能怜惜这只凤凰,能一飞冲天直上苍穹?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士衡,号少游,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典雅,常表达对人生、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落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个人处境的感慨。
《赠益府群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卢照邻对孤独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诗中借用飞鸟、凤凰等意象,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第一句提到的“鸟”象征着自由而又孤独的生命状态,紧接着的“飞来向西蜀”则暗示了游子对归属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个人遭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中智愚之分的思考。智者与愚夫的对比,突显出游子在这个社会中的孤立无援。最后几句更是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借助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深刻的失落感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集中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独立的孤独感,通过飞鸟意象的运用,传达了对理想归宿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寒乡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梧桐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奔放,而卢照邻的《赠益府群官》则显得更加内敛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