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其二》

时间: 2025-05-03 19:05:38

诗句

节序匆匆岁又除,一家团聚共围炉。

已抛万里平戎策,且读东郊种秫书。

怀旧梦,觉今吾,春光颇称白髭须。

嬉随竹马骑孺子,高卧茅龙让老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5:38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二》
作者:刘凤梧

节序匆匆岁又除,一家团聚共围炉。
已抛万里平戎策,且读东郊种秫书。
怀旧梦,觉今吾,春光颇称白髭须。
嬉随竹马骑孺子,高卧茅龙让老夫。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岁月又过去了一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坐在火炉旁。
我已抛弃了万里之外的平戎计划,专心阅读东郊种稻的书籍。
怀念过去的梦,意识到如今的我,春光明媚,适合白发苍苍的人。
玩耍着骑着竹马的小孩,安闲地躺在茅草屋中,让老者享受生活。

注释

  1. 节序:指季节的变化。
  2. 岁又除:即又到了一年结束的时候。
  3. 围炉:围着火炉,指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
  4. 平戎策:平定外敌的谋略,这里指抛弃世俗的纷争。
  5. 东郊种秫书:描述读书的情景,秫是指一种稻谷,象征着农业和生活。
  6. 怀旧梦:怀念过去的梦境与时光。
  7. 白髭须:指年长者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8. 竹马:儿童玩具,象征着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9. 茅龙:茅草屋,象征着安逸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凤梧,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家庭生活和乡村景色。他在诗歌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家庭团聚的时节,表达了对家人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社会动荡的背景却使得诗人更渴求宁静的家庭生活。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二》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思索的诗。诗人在回顾岁月流逝时,感受到家庭团聚的温暖,表现出对传统家庭生活的珍惜。开篇“节序匆匆岁又除”,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接着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团聚图景,围炉而坐,象征着和谐与温暖。

诗中提到“已抛万里平戎策”,表明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放弃,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一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哲学的升华,强调了家庭和内心的满足比外界的功名更为重要。接下来的“怀旧梦,觉今吾”,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年华已逝,但在春光明媚的当下,依然可以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最后两句以“嬉随竹马骑孺子,高卧茅龙让老夫”收尾,展现了诗人的淡泊与安逸。竹马小孩的嬉戏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而“高卧茅龙”则是对现状的满足与享受。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节序匆匆岁又除:描绘时光迅速流逝,年头又到了尾声。
  2. 一家团聚共围炉:表现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围炉取暖象征着和睦。
  3. 已抛万里平戎策:指诗人放弃了外界的纷争与野心,选择内心的安宁。
  4. 且读东郊种秫书:展现诗人沉浸于读书的乐趣,体现了对生活的向往。
  5. 怀旧梦,觉今吾: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
  6. 春光颇称白髭须:感叹时光如梭,春光明媚适合年长者。
  7. 嬉随竹马骑孺子:描绘孩童的嬉戏,传达童趣与乐趣。
  8. 高卧茅龙让老夫:表现诗人对安逸生活的享受,体现了人生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节序匆匆”与“一家团聚”,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种秫的书,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拟人:春光被赋予了对年长者的称赞,增添了生活的温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围炉: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2. 平戎策:象征外界的纷争与功名。
  3. 种秫书:象征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 春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5. 竹马:象征童年,传达无忧无虑的生活。
  6. 茅龙:象征安逸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节序匆匆岁又除”表达了什么?

    • A. 时光流逝
    • B. 家庭团聚
    • C. 读书乐趣
  2. “已抛万里平戎策”是指诗人:

    • A. 放弃了世俗的纷争
    • B. 追求功名
    • C. 远行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功名的渴望
    • B. 对家庭的珍视与内心的安宁
    • C. 怀旧的情感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美景与国破家亡的对比,感情深沉。

诗词对比

  • 《鹧鸪天》与《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与温馨,但前者更强调家庭团聚的场景,后者则更多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唐诗三百首》
  3. 《宋词三百首》

以上是对《鹧鸪天 其二》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 蛮家 山友赠藓花冠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下第归) 巴中逢故人 送友人之永嘉 游烂柯山 送苏处士归西山 送僧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风中秉烛 阴沉沉 蒻头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包含港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丽句清辞 一丸泥封函谷关 工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戈字旁的字 任重致远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髦耋 韬晦之计 迟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