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冷红簃逭暑赋得侧艳小词以罗帕澹墨题之

《鹧鸪天 冷红簃逭暑赋得侧艳小词以罗帕澹墨题之》

时间: 2025-07-30 03:15:50

诗句

水榭移灯月到床。

花阴四捲茜纱凉。

兰汤竞夕宜温玉,帘外风来澡豆香。

肌雪净,脸波长。

枕函花隐玉清防。

自嫌澹素无梳洗,犹被池莲妒睡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3:15:50

原文展示:

水榭移灯月到床。花阴四捲茜纱凉。兰汤竞夕宜温玉,帘外风来澡豆香。肌雪净,脸波长。枕函花隐玉清防。自嫌澹素无梳洗,犹被池莲妒睡妆。

白话文翻译:

水榭的灯光移到床头,月光也随之洒在床上。花影下,四周的茜纱显得更加凉爽。兰汤在傍晚时分正好温暖身体,窗帘外的微风带来了豆香的气息。肌肤如雪般洁净,脸庞如波般柔和。枕边的花朵掩映着玉般的清丽。自己觉得素雅无华,没有梳理打扮,却仍被池中的莲花妒忌这睡眠中的妆容。

注释:

  • 水榭:水边的楼阁。
  • 花阴:花的阴影,指花影下的清凉。
  • 兰汤:指用兰花泡制的汤,象征温柔和舒适。
  • 澡豆香:澡豆是一种香料,指窗外飘来的香气。
  • 玉清:象征洁净、美丽。
  • 池莲:池塘中的莲花,象征纯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池莲”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雅的品格,寓意女性的美丽与矜持。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一种美丽而纯净的象征,寓意不染尘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1640年-1708年),字文韬,号湘山,江苏人,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及诗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郑文焯的创作高峰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夜的静谧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开篇以“水榭移灯月到床”引入夜色,描绘了清幽的环境,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花阴四捲茜纱凉”中的“茜纱”以其凉意与花影相映,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夜晚的宁静与舒适。

在描写中,诗人使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兰汤竞夕宜温玉”,将温暖的兰汤与温润的玉相结合,暗示着内心的舒适与满足。帘外的风带来了“澡豆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体现了自然的气息与人文的交融。

结尾部分,诗人自谦地说“自嫌澹素无梳洗”,表达了一种对于容貌的淡然态度,然而却被“池莲”所嫉妒,体现了自信与高洁的内心世界。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美与自我认知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榭移灯月到床:描绘水边楼阁的灯光与月光洒在床上的景象,营造出幽静的夜晚氛围。
  2. 花阴四捲茜纱凉:花影下的凉爽感,增强了环境的舒适感受。
  3. 兰汤竞夕宜温玉:兰汤的温暖与玉的温润,传递出一种温柔的感觉。
  4. 帘外风来澡豆香:窗外的微风带来清香,增强了夜晚的宁静与芬芳。
  5. 肌雪净,脸波长:肌肤洁白如雪,脸庞柔和如波,展现了主人公的美丽。
  6. 枕函花隐玉清防:枕边的花朵掩映着美丽,突显出清雅的气质。
  7. 自嫌澹素无梳洗:主人公谦虚自谦,认为自己素雅无华。
  8. 犹被池莲妒睡妆:即使如此,仍感受到莲花的嫉妒,反映了内心的自信与对美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雪净”,将肌肤比作雪,增强了清丽的形象。
  • 对仗:如“水榭移灯月到床”,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池莲妒睡妆”,赋予莲花以情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在静谧的夏夜中,主人公对自然美的享受和对自身美丽的自信,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观念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榭:象征清幽和雅致。
  • 兰汤:象征温暖与细腻。
  • 池莲:象征纯洁与高洁的品格。
  • 茜纱:象征清凉与舒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榭”指的是什么?

    • A) 书房
    • B) 水边的楼阁
    • C) 花园
    • D) 亭子
  2. “兰汤竞夕宜温玉”中的“兰汤”象征什么?

    • A) 清凉
    • B) 温暖
    • C) 香气
    • D) 美丽
  3. 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自嫌澹素无梳洗”,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卑
    • B) 自信
    • C) 淡然
    • D) 骄傲

答案:

  1. B) 水边的楼阁
  2. B) 温暖
  3. C) 淡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长相思》——纳兰性德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郑文焯的《鹧鸪天》都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但李清照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郑文焯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自信。

这些作品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词的整体了解。
  • 《词的艺术》——分析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 下江南向夔州 寄天台司马道士 扈从温泉宫献诗 侍宴隆庆池应制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李工部挽歌三首 三月二十日诏宴乐游园赋得风字 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饱人不知饿人饥 角户分门 炊开头的成语 天长日久 绝口不提 心字底的字 犬字旁的字 眉结尾的成语 灵通 敬老慈稚 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远不间亲 流星飞电 秃宝盖的字 海产 不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