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39
如梦如烟忆旧游。
听风听雨卧沧洲。
烛消香灺沈沈夜,
春也须归何况秋。
书咄咄,索休休。
霜天容易白人头。
秋归尚有黄花在,
未必清樽不破愁。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游玩的追忆,仿佛如梦如烟。躺在沧洲上,听着风声雨声。烛光渐渐熄灭,夜色沉沉,春天也总是要归去,更何况是秋天呢?书信来来往往,索性就不再追问。霜天之下,白发易生。秋天来临时,花儿依旧有些绽放,未必酒杯中就没有忧愁。
况周颐(1740-1796),字伯云,号秋水,清代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怀。
《鹧鸪天》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的沉淀期,回忆往昔的游乐时光,感慨岁月流逝,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词作。诗的开头“如梦如烟忆旧游”,通过比喻手法,营造出一种模糊而美好的记忆氛围。接着“听风听雨卧沧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往日游玩的追忆。诗中的烛光消逝、夜色沉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随着“春也须归何况秋”的感慨,诗人对季节的更替感到无奈,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惋惜。
“书咄咄,索休休”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纷繁的人事时的无奈与消沉,似乎想要放下,却又无法割舍。最后两句提到“秋归尚有黄花在,未必清樽不破愁”,以菊花的盛开来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希望,暗示即使生活中有忧愁,但依然可以找到美好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是一首极具文学价值的佳作。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鹧鸪天》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况周颐
D. 苏轼
“如梦如烟”形容的是?
A. 记忆模糊
B. 生活美好
C. 自然景色
D. 秋天的萧瑟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
A. 春花
B. 菊花
C. 桃花
D. 牡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