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9:12
欲从太史窥春秋,
勿向有字句虚求。
抱微言者太史氏,
大义显显则予休。
想要从太史那里了解历史的春秋变迁,
不要去追求那些空洞的字句。
太史氏所言,往往隐含深义,
如果大义明白清楚,我就不再坚持了。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思想家,倡导变革,反对腐朽的封建制度。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关注社会和历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龚自珍以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求与对空谈的反感。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305》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历史理解的独特见解。全诗以“太史”为引,象征着对历史的探索与追寻。前两句明确了诗人的立场,强调对历史的理解不应仅限于字面上的文字,而是要深入其中,探求其背后的深意。这种对“虚求”的批判,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尤其是对那些只知空谈而不求实质的人。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指出“太史氏”的言辞往往包含微妙而深刻的道理,强调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在于抓住其核心意义。诗人表明,如果能够明了大义,他也将不再执著于细节,显示了他对真理的追求与宽容。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龚自珍对历史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简练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历史和道义的独到见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历史理解的探求,警醒人们关注历史的深层意义,而非流于表面的字句。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与“太史”最相关?
a) 历史
b) 诗歌
c) 小说
d) 散文
诗中提到的“虚求”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追求
b) 空洞的追求
c) 精确的追求
d) 细节的追求
诗人认为理解历史应注重什么?
a) 字句的表面
b) 细节的深入
c) 内涵的深刻
d) 口口相传
答案: 1-a,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