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3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黯然伫。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在小小的池塘里,新压的莲藕在雨中撑起翠绿的莲盖。
精心打扮的花瓣,鲜艳欲滴,真是美得让人心动。
我自怜白发渐生,风流往事已无缘再续,醉酒时眼神游离,也不妨偷偷打量。
默然伫立,回首往昔,恍惚不知现在是何时,看到花开时还会微笑交谈。
梦里在西湖边,泪水如细丝般滴落。
斜阳照耀下,十里烟波,六座桥头波浪起伏,谁会舍弃采莲舟而去呢?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他的诗风清丽典雅,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祝英台近》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人们开始关注自然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首词通过描写莲花的美丽和个人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祝英台近》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的开头以“小盆池”和“新压藕”引入,展现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则强调了花朵的娇艳,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易逝。
“自怜华发萧萧”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自觉年华已逝,内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惋惜。这里的“醉时眼何妨偷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即使在醉酒状态下,也愿意偷偷欣赏身边的美好。
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描绘了梦境中的情景,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则以自然景象作结,留给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感慨,仿佛在问: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还有谁愿意去采莲呢?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描述一个小池塘,刚刚种下的莲藕在雨中撑起绿色的莲叶,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形容莲花的盛开,鲜艳夺目,仿佛在倾诉着对美的承诺。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表达诗人的惆怅与自怜,尽管年华已逝,仍然会在醉酒时偷偷欣赏美景。
黯然伫。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诗人沉思,回首往昔的时光,感慨与花相逢时的欢乐与无奈。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在梦中回忆起西湖的美好,泪水如细丝般流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最后以反问结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流逝时光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美丽,而西湖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之地。诗中的泪水则是对美好往昔的眷恋与伤感,体现了人的脆弱与情感的深邃。
诗中提到“小盆池”,这个池塘的主要植物是什么?
“自怜华发萧萧”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采莲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