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1
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湖面初惊片片飞,樽前吹折最繁枝。
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梅黄雨细时。
湖面上初升起的微风,掀起了片片飞舞的梅花瓣;
酒樽前的梅树,最繁茂的枝条被风吹折。
谁能真正领悟春风的意境,
却又害怕在细雨中看到梅花的黄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冬腊月中仍傲然绽放。苏轼的诗中提及梅花,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传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梅花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是对梅花的深情描绘,诗中采用了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交融。首句“湖面初惊片片飞”描写了春风拂动湖面的瞬间,映衬出梅花瓣轻盈飞舞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第二句“樽前吹折最繁枝”则通过酒樽前的梅树,展现了春风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人世间的无常。
接下来的“何人会得春风意”表达了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悟,春天的意象不仅仅是温暖的气候,更是生命的希望。然而最后一句“怕见梅黄雨细时”则流露出一丝惆怅,怕在细雨中见到梅花凋零的悲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恐惧。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湖面初惊片片飞”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怕见梅黄雨细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樽前”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