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0:49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
直恐明年便不开。
今年的东风巧妙地修剪着花朵,
花儿含情脉脉,只等着君子的来临。
花儿若无信誓,花儿自然会怨恨,
我唯恐明年花儿就不再开放了。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东风与花朵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或心爱之人的期待与忧虑。诗中隐含着“花无信”的概念,表达了对情感的脆弱和对未来的担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人们对感情的期待与脆弱。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全诗以“东风”开篇,象征着春天的降临,春风不仅温暖了大地,也唤醒了沉睡的花朵。苏轼用“巧剪裁”形容东风的温柔,展示了自然的魅力。
诗中“含情只待使君来”一语,表达了花儿对君子的期待,仿佛花儿在默默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花朵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情感的象征。接下来的“对花无信花应恨”,则揭示了情感的脆弱,若花儿对人没有信任,便会感到失落和怨恨,表现了一种对情感的敏感。
最后一句“直恐明年便不开”充满了忧虑,暗示着对未来的担心。整首诗在春花烂漫的表象下,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思考,展现了苏轼细腻而又饱含哲理的诗风。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人情的复杂与脆弱,反映了苏轼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诗中“东风”象征什么?
“对花无信花应恨”中“无信”的意思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意象上虽有共通,但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