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2:46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悽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哪里去寻找新的秋天呢?在萧瑟的北台上。
秋天尚未到来几日,风和日子已经清朗明亮。
云间高耸着孤独的青翠,林外的景色远远地浮现。
新枣渐渐可以剥开,晚熟的瓜果依然可以享用。
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都流露出惆怅。
我想要急于享受乐趣,白发却不允许我放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个领域。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七月五日二首》是苏轼在一次出游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正值初秋,诗人面对渐渐成熟的果实与即将逝去的夏日,心中涌起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惆怅。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开头的“何处觅新秋”,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期待与寻找。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刻画出清朗的风日、孤翠的山峰、成熟的果实等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表面的自然美,随着“西风送落日”的出现,情感的基调开始转向忧伤与惆怅。这里的“万窍含悽怆”更是将秋天的清冷与人心的孤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最后一联“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强调了享受当下的重要性,虽有白发在提醒,却依然希望抓住快乐的瞬间。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凋零的对比,在情感上则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过往的怀念,充满了哲理意味,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当下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珍惜。
诗中“何处觅新秋”意思是:
A. 寻找新的秋天
B. 寻找新朋友
C. 寻找新地方
答案:A
“西风送落日”中“西风”象征:
A. 快乐
B. 时间流逝
C. 孤独
答案:B
诗的主题是:
A. 生活的美好
B. 对时间的感慨与珍惜
C. 自然的描绘
答案:B
将苏轼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惆怅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强调了对人生的豪放与享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