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时间: 2025-04-26 18:41:10

诗句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秦山禹甸。

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

我歌君乱。

一送西飞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10

原文展示: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我歌君乱。
一送西飞雁。

白话文翻译:

不要再唱那《阳关三叠》了,风流的公子们方才结束宴席。
秦山和禹甸,都是缥缈而奇特的景观。
向北望去,平原上落日正好挂在山头一半。
孤帆远去,我的歌声使你心乱。
一只雁飞向西方,我向你送别。

注释:

  • 阳关:指《阳关三叠》,古代著名的离别曲,暗示离别的悲伤。
  • 风流公子:形容风雅洒脱的年轻人。
  • 秦山禹甸:古代地名,象征着美丽的山水风光。
  • 缥缈:形容景象虚幻而美丽。
  • 孤帆:指单独的船只,象征离别与孤独。
  • 西飞雁:指向西方迁徙的雁,常被用作送别的意象。

典故解析:

  • 《阳关三叠》:源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后成为离别时常用的乐曲,寓意深厚的情感。
  • 秦山与禹甸:二者皆为古代的名山大川,代表着中国古代的神话与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在宴席结束时的轻松氛围与离别的惆怅。开头的“莫唱阳关”引出一种不舍的情感,似乎在说,虽然宴会结束,但不应再提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描绘秦山与禹甸,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反衬出人事的无常与短暂。尤其是“孤帆远,我歌君乱”,诗人通过孤帆来象征离别,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牵挂与不舍。落日的意象更是融入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无尽的惆怅。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表达对即将离别的感慨,宴席虽已结束,但离别的悲伤不应再被提起。
    • “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
    •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通过落日的意象,展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孤帆远。我歌君乱。”:孤独的船只象征离别,诗人用歌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一送西飞雁。”:以雁的迁徙为送别的象征,表达着友情的永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帆比作离别,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与对离别情感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阳关:离别的象征,承载着情感。
  • 孤帆:孤独与旅途,代表人生的孤独感。
  • 西飞雁:迁徙与离别,再次强调不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莫唱阳关”中的“阳关”指代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乐曲
    C. 一种饮品
    D. 一座山

  2. 诗中提到的“孤帆”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离别
    C. 丰收
    D. 酒宴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与李白《送友人》同为送别诗,但苏轼更注重自然景观与情感的融合,而李白则强调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忆秦娥 送牛农师二首 忆秦娥·山花舞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忆秦娥 赠前朝宫人琵琶色兰兰 赵万里据永乐 忆秦娥 忆秦娥 清旷阁赏寒月 忆秦娥 其一 高邮道中 忆秦娥 暮春 忆秦娥 忆秦娥·香滴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完签 温开头的成语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梦断魂消 抱素怀朴 圆鼓鼓 赶口 手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发奸摘覆 艮字旁的字 灼据 摇唇鼓舌 贝字旁的字 包含扯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篡的词语有哪些 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听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