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时间: 2025-05-06 18:55:33

诗句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5:33

原文展示: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中州腊尽春犹浅,
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
丰肌弱骨不成妍。

白话文翻译:

在中原地区,腊月已经过去,但春天仍然很浅薄。唯有梅花最为可怜。于是我放任牡丹成为了世俗的东西,丰腴的肌肤和弱小的骨架都无法展现它的美丽。

注释:

  • 中州:指中原地区,是中国的心脏地带,春天来得稍晚。
  • 腊尽:腊月结束,指冬季的结束。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通常在春季最早开放。
  • 牡丹:被称为“花王”,象征富贵和繁华。
  • 俗物:指世俗的事物,缺乏独特的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个性,又有细腻的情感,广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州,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春日来临时的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以梅花和牡丹为对比,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牡丹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中州腊尽春犹浅”引入,描绘了一幅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期待。接着提到梅花,显示出其独特的坚韧与美丽。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不屈的精神,是春天的先声。

而牡丹则被诗人视为“俗物”,虽然外表丰腴,却因缺乏真正的灵气和内涵而显得乏味。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隐喻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苏轼通过梅花与牡丹的对照,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与对真美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州腊尽春犹浅:描写中原地区的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暗示春寒和乍暖还寒的季节特点。
  2. 只有梅花最可怜:梅花在春寒中逆境而生,显得格外可怜,体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3. 坐遣牡丹成俗物:诗人将牡丹视为流于世俗的花,表达对繁华虚荣的不屑。
  4. 丰肌弱骨不成妍:牡丹虽美,但因外表的丰腴和内在的弱小而无法真正成美。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与牡丹的对比,突显两者的不同特性和象征意义。
  • 拟人:将梅花和牡丹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梅花象征坚韧,牡丹象征世俗美,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强调了内在美和坚韧精神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不拔,代表清高的品格。
  • 牡丹:象征富贵、繁华,但在诗中被贬为“俗物”,代表浮华的外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将梅花和牡丹分别象征什么? A. 坚韧与浮华
    B. 春天与冬天
    C. 美丽与丑陋
    D. 暖和与寒冷

  2. “中州腊尽春犹浅”中的“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A. 一月
    B. 十二月
    C. 二月
    D. 三月

  3. 在诗中,诗人对牡丹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轻视
    C. 忽视
    D. 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黄州春日杂书四绝》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的心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常识与鉴赏》

相关查询

晚春寄吴融、于竞二侍郎 瀔江秋居作 野居偶作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送僧之东都 闻迎真身 对月作 酬张相公见寄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 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拙口笨腮 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思若涌泉 微言大指 己字旁的字 纳开头的成语 魄结尾的成语 交盘 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德高毁来 茫茫荡荡 舍己成人 偷娱 角字旁的字 石狮市 山鸣谷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