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48
金缕曲·次女绣孙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
浮生大抵无非寓。慢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
我的次女绣孙,倚着这首诗咏叹落花,词意凄凉婉转。她有句诗说“叹年华,我亦愁中老”,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写这样的诗,因此我扩展了她的意境,也写了一首。
花信匆匆地过去了。算起来春天来时我迷迷糊糊地醉了一场,绿荫如此茂盛!万紫千红的花朵都飘零尽了,只能依靠东风送走。更不去问埋香的地方在哪里?却笑那些痴儿真是痴得绝顶,感慨年华写出了伤心的句子,春天去了,怎么能停留?
浮生大概无非是寓言。慢慢地流连于鸣鸠和乳燕之间,看着落花和飞絮。毕竟青春何尝老去,不要说春天归去得太快。看每年朱颜依旧。我也觉得浮生蹉跎得很,坐在花荫下未觉斜阳已暮。凭借彩笔,留住春天。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他的诗词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俞樾为了回应次女绣孙的落花诗而作。绣孙的诗意凄婉,感慨年华易逝,俞樾认为年轻人不宜过于悲观,因此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花信匆匆度”和“万紫千红飘零尽”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花朵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流逝。然而,诗人并不悲观,他认为“毕竟韶华何尝老”,强调青春不老,生命不息。诗中的“我亦浮生蹉跎甚”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但他仍然希望通过“凭彩笔,绾春住”来留住美好时光,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但他并不悲观,而是强调青春不老,生命不息,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信匆匆度”比喻什么? A. 青春短暂 B. 花期短暂 C. 时间流逝 D. 春天来临
诗中“凭仗东风送去”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风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力量 D. 自然的循环
诗中“毕竟韶华何尝老”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青春不会老去 B. 青春易逝 C. 青春是永恒的 D. 青春是短暂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