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1:03
过南岳入洞庭湖
作者: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洪水猛然争道而过,岸边的景色变幻如异江湖。
鄂渚上的云树分开,衡山上引来船舶。
翠绿的桨划过水面,碧绿的植物在寒风中摇曳。
我在病痛与口渴中无处可去,春天的生机已无力支持我。
田地里,童子在雨雪中耕作,渔屋在泥泞中搭建。
倾斜的风帆鼓满,微弱的水路孤独无依。
悠悠的思绪回到赤壁,浩浩荡荡的水流穿过苍梧。
帝子留下遗恨,曹公屈身图谋壮志。
圣朝光辉照耀极地,残存的苦难依然艰辛。
才德之士随缘而生,名贤隐匿于熔炉之中。
邵平元投身汉朝,张翰后来归于吴国。
莫怪我泪痕斑斑,危悬的船桅追逐夜乌。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诗人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情感深沉,饱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过南岳入洞庭湖》是一首描写南岳与洞庭湖景色的诗,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以“洪波忽争道”引入,描绘了江湖水势的雄伟与变化,给人以动感。接着“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则将自然景观与人事相结合,展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互动。这里的“舳舻”是船只的代称,暗示着诗人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思考。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然而随后的“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却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困苦,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对故国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杜甫“安天下,兴百姓”的深厚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忧虑,情感深刻而真挚。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鄂渚”是指哪个地方?
“翠牙穿裛桨”中“翠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病渴身何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