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2:24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
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
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
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
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我已经辞别了千秋节,感伤八月的到来。
往昔朝廷常举行盛大的宴会,壮丽的景象已成尘埃。
凤鸟编织的纪年已成往事,龙池的池水也被战火摧毁。
湘川的新泪流淌,秦树的远望只剩下空楼台。
珍宝镜前的群臣如昔,而金吾的万国皆已回归。
街上的酒尊不再被重视,白发之人独自感到悲哀。
皇上的气度如同云霄一样开阔,风中彩旗高高飘扬。
仙人奏乐,王母献上了仙桃。
罗袜和红蕖鲜艳夺目,金羁和白雪毛相映成趣。
舞阶上端着寿酒,走索的乐工背负着秋毫。
圣主的荣耀在他年中如金,而今日的忧虑使人心劳。
桂江流向北,眼前满是波涛汹涌。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之后,国家动荡,杜甫感受到的愁苦与怀旧情绪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千秋节的庆祝与诗人对往昔盛世的追忆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千秋节的感慨,勾勒出盛世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开头两句以“自罢”和“频伤”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失落感。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凤纪”“龙池”“湘川”等,描绘了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诗中对饮酒的冷淡和白首的悲哀,突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桂江流向北的意象,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全诗在感伤中又带有思考的深度,展现了杜甫的卓越才华与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体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千秋节”是指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明皇的生日
C. 春节
诗中提到的“凤纪”象征什么?
A. 国家繁荣
B. 人民疾苦
C. 战争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