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26
汉上题韦氏庄
作者:岑参〔唐代〕
结茅闻楚客,
卜筑汉江边。
日落数归鸟,
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
山翠借厨烟。
调笑提筐妇,
春来蚕几眠。
在茅草屋中听到楚国的客人,
打算在汉江边上建造房屋。
夕阳西下,几只归鸟飞回,
夜深时,听到船舷上的敲击声。
水痕侵袭了岸边的柳树,
山色翠绿,与烟火相映。
调笑着提着筐子的妇人,
春天来了,蚕在几处安眠。
此诗虽然没有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楚客”一词可以引申为南方的文化影响,而“汉江”则体现了唐代对水系的重视,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乡土的深情。
作者介绍: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豪情壮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他的诗语言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地方风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岑参在汉江边的居住生活中,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汉上题韦氏庄》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简朴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开门见山,描绘了诗人选择在汉江边上居住的情景,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日落时分归来的鸟儿和夜晚船舷的声响,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的意境。诗人用“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两句,生动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柳树的水痕与山色的翠绿,渗透着生活的气息,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最后的“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则反映了乡村日常生活的温馨与和谐,春天的到来不仅让大自然复苏,也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轻松的语调,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和乡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日落数归鸟”中的“归鸟”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调笑提筐妇”是在描述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岑参的《汉上题韦氏庄》,感受其蕴含的情感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