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5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6:54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
轼本以舍弟亲嫌请郡。玉堂不著扶犁手,
霜鬓偏宜画鹿轓。豪杰虽无两王继,
子直深父。风流犹有二欧存。
叔弼季默。清诗已入新歌舞,
要使邦人识雅言。
大耿已经疲惫不堪而离开了人群,小冯却温柔体贴地守候在门口。
我本来因为弟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被请到这个地方。
在玉堂之中,我无法再扶起犁把,
而霜白的鬓发更适合画鹿的车辙。
虽然豪杰之士没有像王羲之、王献之那样的继承者,
但子直与父亲的风流才气依旧存在。
叔弼和季默的诗才已然超脱,
清雅的诗篇已融入新的歌舞之中,
希望让国家的人们都能认识到这优雅的语言。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苏轼的诗文兼具风雅与豪放,深受后世推崇。
此诗作于苏轼与钱穆的唱和之际,表达了他对当时文人风采的欣赏以及对乡土情感的依依不舍。反映了他在政治波折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这首诗在结构上延续了古诗的韵律,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苏轼对文人雅士的崇敬之情。开篇提到“大耿疲劳”,与“小冯慈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的变迁与个人感情的复杂。接着,苏轼自谦地提及自己在玉堂中无所作为的感慨,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反复提及的“风流”与“雅言”则是对文化传承的呼唤,强调了文人应当承载的使命感。这首诗不仅具备了个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具有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风采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期盼,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强调了文人应当在时代变迁中坚守雅言与风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社会的变迁与文人的责任感。
苏轼提到的“小冯”代表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温暖
C. 忧伤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风流”主要是指?
A. 豪杰的气质
B. 时光的流逝
C. 社会的变迁
D. 个人的情感
“玉堂”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农田
B. 文学
C. 高雅之地
D. 家庭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与文化的传承,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与奔放的个性。苏轼的作品更具人文关怀,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豪情壮志。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理解不同风格的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