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48
上堵吟
作者: 苏轼
台上有客吟秋风,
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
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
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
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
江水冬更深,
鲂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
不知我意徒悲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诗人在台上吟唱,悲伤的声音在空中飘荡。台边的女子听见了吟声,想要模仿,却明白心意与声音并不相同。诗人不禁问道,你为何如此悲伤,难道是为了那千里之外的两个孩子?白马作为边塞的象征,凤鸟则是关隘的象征,山川之间无人与我共处,显得格外清闲孤独。我为何也如此悲伤呢?江水在冬季更加深沉,鲂鱼在寒冷中难以捕捉。在江边聆听歌声的人们,却不知我心中的苦楚,只能徒增悲伤。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清新著称。本诗创作于其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苏轼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内心难免感伤,故而在此诗中表达出深切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上堵吟》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伴随着悲凉的吟唱,烘托出一种寂寞的氛围。游女的窃听则引入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渴望,虽然她想要模仿,却无法理解诗人内心的真正意图。这一细节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隔阂。
诗中提到的“千里金城两稚子”,引发了诗人对亲情的思考,似乎在感叹远方的亲人。而“白马为塞凤为关”,则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边疆的凄凉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在最后,诗人感慨江水的深沉与寒冷,鲂鱼的难捕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困境的隐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忧伤,又折射出对社会和人情的普遍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和对亲情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游女”代表什么?
“千里金城”中“金城”象征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