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

时间: 2025-04-26 07:37:43

诗句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43

原文展示: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霜冻踩在河上的桥梁上,落日时分我在亭子旁休息。
我想到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旅途,心中不禁感到忧虑和劳累。
我勒住马在高冈上,俯视百仞深渊的河流。
寒冷的水流快要窒息,鱼儿和乌龟早已逃之夭夭。
傍晚的行程艰难曲折,细小的路途隐没在蒿草之中。
惊起的麋鹿从马前奔逃,鸟儿惊慌失措,飞向自己的同伴。
我投宿于僧舍以避夜雨,古老的灯光昏暗无光。
山间的树木在四周呜咽,让我疑惑自己仿佛置身于波涛之中。
在平明的长安岭上,飞雪忽然覆盖了我的衣袍。
天空低垂,浮云深沉,更让我觉得前方的路途更加高远。

注释:

  • 晨霜:早晨的霜冻,指天气寒冷。
  • :踩踏。
  • 河梁:指河上的桥。
  • :休息。
  • 恻恻:心中感到忧虑和不安。
  • 揽辔:拉住马的缰绳。
  • 百仞:形容非常深的河流。
  • 寒流:寒冷的水流。
  • 邅回:指行路曲折。
  • 蓬蒿:野草,形容小路隐没。
  • 投僧:投宿于僧人的居所。
  • 古檠:古老的灯具。
  • :声音,形容树木发出的声音。
  • 平明:光明明亮。
  • 飞雪:指下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领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以清新、直白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出游的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行旅的艰辛,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清晨的霜、落日的余晖,深刻展示了作者在行旅中的孤独感受。开篇的“晨霜践河梁”,便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河流、山冈、寒流、夜雨等意象的描绘,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心灵的挣扎,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中“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透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尤其是“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更是将旅途的孤独感与自然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身处自然之中的微妙感受。

最后的“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则是作者在旅途中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尽管路途艰辛,却依然向往高远的理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晨霜践河梁:描绘清晨的寒冷,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2. 落日憩亭皋:在落日时分,诗人静静地坐在亭子旁,享受片刻的宁静。
  3. 念彼千里行:回想起远方的旅程,心中生出忧虑。
  4. 恻恻我心劳:感到心灵的疲惫与劳累。
  5. 揽辔上层冈:勒住马向高处走去,象征着向上的努力。
  6. 下临百仞濠:俯视深渊,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7. 寒流咽欲绝:寒冷的水流几乎让人窒息,暗示旅途的艰难。
  8. 鱼龟久已逃:自然界的生物早已逃避寒冷,象征着生存的智慧。
  9. 暮行苦邅回:傍晚的行程艰难曲折,反映出旅途的不易。
  10. 细路隐蓬蒿:小路被野草掩盖,暗示前路的艰辛。
  11. 惊麏出马前:意外惊扰到动物,暗示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
  12. 鸟骇亡其曹:鸟儿受到惊吓,表现出自然的紧张气氛。
  13. 投僧避夜雨:选择投宿于僧舍,显示出对安宁的追求。
  14. 古檠昏无膏:灯光昏暗,暗示内心的孤独。
  15. 山木鸣四壁:山间的树木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16. 疑身在波涛:让人感觉身处波涛汹涌的境地,反映内心的挣扎。
  17. 平明长安岭:回归光明,象征着理想的光辉。
  18. 飞雪忽满袍:飞雪覆盖身上,象征着不期而至的挑战。
  19. 天低浮云深:天空低垂,暗示未来的未知。
  20. 更觉所向高:尽管艰辛,却依然向往理想的高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木鸣四壁”,将树木的声音比作波涛,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如“寒流咽欲绝”,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旅途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霜:象征清冷的开始,暗示旅途的艰辛。
  • 河梁:象征旅途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的地方。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寒流: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 鸟骇:象征自然界的动荡,反映人心的惶恐。
  • 飞雪:象征未来的未知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晨霜践河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夏天的炎热
    • B. 清晨的寒冷
    • C. 晚上的宁静
  2. “寒流咽欲绝”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的心情
    • B. 旅途的艰辛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他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旅途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多地着重于旅途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在社会现实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入松三首 其二 风入松(用王介甫韵) 风入松 夏吷庵丈画黄山十松图 风入松 宋徽宗琴名松风 风入松 拾梦斋听箫燕饮 风入松 风入松 其九 风入松 对酒 风入松 和虞学士韵 风入松 次虞邵庵韵别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包含瓜的词语有哪些 非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挨肩并足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兴妖作崇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白字旁的字 包含箫的词语有哪些 东观之殃 桃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琐呐 诗礼之家 折文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降旛 克字旁的字 包含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