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1:14
莽莽昔登临,秋风一散襟。
地留孤屿小,天入五湖深。
柑橘无千里,鱼虾有万金。
痦虽轻范蠡,终欲此幽寻。
在那广阔的山水之间,我曾经登高望远,秋风吹拂,心情豁然开朗。
大地上只剩下小小的孤岛,天空深邃入五湖之中。
这里的柑橘虽不满千里,但鱼虾却价值连城。
虽然我身上有着轻微的痦子,就像范蠡那样,我仍然想在这幽静之地寻求安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越国谋士,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便隐退于江湖,追求平静的生活。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隐逸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擅长诗、文、词。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吴江》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中期,正值其推行新政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他对政治与生活的思考。
《吴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整体上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思。诗的前两句“莽莽昔登临,秋风一散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诗人对往昔的回忆。秋风的吹拂不仅使得周围的景色变得清晰,也让诗人的内心变得开阔。然而,随着“地留孤屿小,天入五湖深”的展开,孤独与深邃的意象逐渐显露,似乎在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柑橘无千里,鱼虾有万金”则带出了自然的馈赠,展现了一个富饶却不繁华的地方。这里的柑橘虽不广袤,却有着珍贵的鱼虾,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真实理解:虽然物质丰盈并非处处可见,但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句“痦虽轻范蠡,终欲此幽寻”则将整个诗的情感引向深处。范蠡的故事与诗人自身的隐逸理想相呼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欲寻幽处的宁静与思考,显示了王安石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吴江》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范蠡”代表了什么?
诗意中“孤屿”最能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自然诗作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豪放的情感。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领会《吴江》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