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1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14:31
百尺游丝当绣户。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拾翠归来芳草路。避人蝴蝶双飞去。因脸羞眉无意绪。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消息未来池阁暮。濛濛一饷梨花雨。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情景,游丝在绣窗前轻轻摇曳,并未系住春日的阳光,只留下惆怅的闲愁。捡拾翠绿的草色归来,在芳草铺就的小路上,看到避开人群的蝴蝶双双飞去。因脸上因羞怯而眉目无神,陌生的行人,你是否还记得清明的日子?消息未到,已是池阁的黄昏,朦朦胧胧的梨花雨洒下。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浓厚的时代。他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作品多有抒情性,受到后世的喜爱。
《蝶恋花》是李弥逊在春天的某个时刻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春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创作时的社会环境,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首《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闲愁与情感。开篇“百尺游丝当绣户”,通过游丝的轻柔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惆怅与思索。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拾翠归来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气息,而蝴蝶的双飞则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变化,似乎在暗示着作者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
“因脸羞眉无意绪”,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面对情感时的羞怯与无措。接下来的“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不仅是对他人的提问,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追问,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广度。最后以“濛濛一饷梨花雨”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意境,既有春雨的细腻,也有对生命的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全诗的结构与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展示了其深刻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爱情的期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中“游丝”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冷
“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是在问谁?
A. 朋友
B. 自己
C. 陌生人
D. 亲人
“濛濛一饷梨花雨”中的“梨花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疲惫
比较李弥逊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但李弥逊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