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蝶恋花(拟古)

《蝶恋花(拟古)》

时间: 2025-08-07 08:04:34

诗句

百尺游丝当绣户。

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

拾翠归来芳草路。

避人蝴蝶双飞去。

因脸羞眉无意绪。

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

消息未来池阁暮。

濛濛一饷梨花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8:04:34

原文展示:

百尺游丝当绣户。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拾翠归来芳草路。避人蝴蝶双飞去。因脸羞眉无意绪。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消息未来池阁暮。濛濛一饷梨花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情景,游丝在绣窗前轻轻摇曳,并未系住春日的阳光,只留下惆怅的闲愁。捡拾翠绿的草色归来,在芳草铺就的小路上,看到避开人群的蝴蝶双双飞去。因脸上因羞怯而眉目无神,陌生的行人,你是否还记得清明的日子?消息未到,已是池阁的黄昏,朦朦胧胧的梨花雨洒下。

注释:

  • 游丝:指在春天轻柔摇曳的丝线,寓意春天的轻盈和柔美。
  • 绣户:绣花的门窗,象征着美好和精致的生活。
  • 闲愁:无所事事的忧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
  • 拾翠:拾取翠绿的草色,充满春天的气息。
  • 清明:指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节日,怀念逝去的亲人。
  • 梨花雨:梨花盛开时,细雨如丝,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浓厚的时代。他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作品多有抒情性,受到后世的喜爱。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是李弥逊在春天的某个时刻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春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创作时的社会环境,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闲愁与情感。开篇“百尺游丝当绣户”,通过游丝的轻柔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惆怅与思索。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拾翠归来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气息,而蝴蝶的双飞则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变化,似乎在暗示着作者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

“因脸羞眉无意绪”,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面对情感时的羞怯与无措。接下来的“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不仅是对他人的提问,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追问,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广度。最后以“濛濛一饷梨花雨”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意境,既有春雨的细腻,也有对生命的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全诗的结构与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展示了其深刻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游丝当绣户:游丝轻柔地摇曳在窗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2. 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春日的阳光未被系住,反而留下了难以放下的惆怅。
  3. 拾翠归来芳草路:诗人踏上芳草路,拾取春天的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4. 避人蝴蝶双飞去:蝴蝶飞舞,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5. 因脸羞眉无意绪:因羞怯而显得无神,表现出对情感的复杂心态。
  6. 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对路人的提问,暗含对过往的追忆。
  7. 消息未来池阁暮:暗示着期待的消息未到,黄昏时分的寂寞感。
  8. 濛濛一饷梨花雨:梨花雨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游丝与春光的比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蝴蝶的双飞,赋予了生命的情感。
  • 对仗:如“避人蝴蝶双飞去”与“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爱情的期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丝:象征着轻盈与自由。
  • 蝴蝶:象征着爱情与美好。
  • 梨花雨:象征着细腻与朦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丝”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冷

  2. “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是在问谁? A. 朋友
    B. 自己
    C. 陌生人
    D. 亲人

  3. “濛濛一饷梨花雨”中的“梨花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比较李弥逊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但李弥逊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若耶溪逢陆澧 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 广陵秋夜对月即事 春日晴原野望 经夫差庙 同韦中丞花下夜饮赠歌人 春园即事 长相思 九月十日即事 湘妃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門字旁的字 宴安鸠毒 乙字旁的字 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圣 坐而待旦 齲字旁的字 顶篷 谨涩 金字旁的字 积恩 包含年的成语 用事奴 龙骧豹变 千峰万壑 邑字旁的字 万夫之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