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6:01
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梅花的感慨。寒冷的山中,春天的气息尚未显现,江边的树木也未发芽。随着年岁渐长,愈发怨恨春天来得迟,日日夜夜都在数着梅花的开放时机。疏落的花瓣和冰冷的花蕊,仍旧让人情意绵绵。深夜的月光洒在小庭院中,胜过了西城的繁华道路。抚琴的妙手,正是春天到来的所在。手中酝酿的芳香,愈发温暖这细雨绵绵的时节。醉酒狂歌的客人们,轻轻摘下梅花,向东风询问,花谢之后,子成时节,是否能趁着这时机一起品尝美味的羹汤?
作者介绍:李弥逊,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李弥逊在此时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在变化的季节中所感受到的情感。
《蓦山溪》是一首极具诗意的作品,李弥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对梅花的热爱。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开头几句以寒冷的山和未发芽的江头树为切入点,渲染了一种等待与失落的情绪。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疏英冷蕊”表达了梅花的孤独与清冷,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执着。月光洒在小庭中,意象的转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恬淡,超越了城市的喧嚣。最后一句中的“趁得和羹否”,更是让这首诗带有了生活化的气息,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生命的感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头树”主要指什么?
a) 江边的树木
b) 山上的树木
c) 庭院的树木
d) 田野的树木
“酝造十分香”中的“香”指什么?
a) 梅花的香气
b) 饭菜的香气
c) 酒的香气
d) 书法的香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蓦山溪》与朱熹的《春日》均以春天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更为直接地描绘自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