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杏花)

《临江仙(杏花)》

时间: 2025-04-27 12:35:13

诗句

一片花飞春已减,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5:13

原文展示:

临江仙(杏花)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一片花飞春已减,
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
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减退,一片花瓣飞舞,
满地的愁苦让人难以忍受。
或许是春天对我这闲适的身影感到失望。
细细想来,这些愁苦并不是饮酒所能解脱的,
而是我自己对春天的辜负。
不如和朋友一起把落下的花蕊追逐,
这比在路上与尘土为伴要好得多。
酒杯在手,不必推辞频频干杯。
杏花啊,你要记得,曾与我做邻居的老翁。

注释:

  • 花飞: 花瓣飘落的意思,象征春天的结束。
  • 愁人: 愁苦的人,代表诗人内心的忧伤。
  • 闲身: 指悠闲的生活状态。
  • 辜春: 辜负春天,意为没有珍惜春天的美好。
  • 一尊: 指酒杯,表示酒的量。
  • 落蕊: 指落下的花蕊,象征春日的美好。
  • 成尘: 变为尘土,比喻失去生命的美好。
  • : 邻居,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临江仙(杏花)》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春日的杏花飘落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愁苦。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杏花)》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愁苦。开头的“一片花飞春已减”便直接点明了时节的变迁,花的飞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唤起读者对春天短暂的惋惜。接下来“那堪万点愁人”,则传达出诗人对自身情绪的无奈,愁苦似乎无处不在。

诗中“细思愁不饮”,暗示诗人对饮酒解愁的无奈和反思,认为愁苦其实是自己辜负了美好的春天。而“且共一尊追落蕊”,则展现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追逐落花的意象构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后两句“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温情。整首诗在愁苦中透出几分温暖,既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片花飞春已减:春天已经减退,花瓣飘落,象征春的结束。
  2. 那堪万点愁人:满地的愁苦让人难以承受,表现诗人的忧伤。
  3. 可能春便负闲身:或许春天对我这悠闲的状态感到失望,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
  4.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细想愁苦无法通过饮酒解除,反而是对春天的辜负。
  5. 且共一尊追落蕊:与朋友共同追逐落下的花蕊,展现与自然的和谐美。
  6. 犹胜陌上成尘:这比在尘土中徘徊要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7. 杯行到手莫辞频:酒杯在手,不必推辞,劝说朋友畅饮。
  8.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杏花,你要记得与我做邻居的老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片花飞”比喻春天的流逝。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如“细思愁不饮”与“却是自辜春”。
  • 拟人: 杏花被赋予了记忆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诗人在愁苦中寻找慰藉,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杏花: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代表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2. 落蕊: 代表着逝去的美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 代表着酒,象征友谊与欢聚的时刻。
  4. : 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反映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片花飞春已减”中的“春已减”是什么意思? A. 春天已经来临
    B. 春天已经结束
    C. 春天很美好
    D. 春天没有变化

  2. 诗中“且共一尊追落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哀伤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饮酒的热爱
    D. 对友谊的轻视

  3.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中“邻”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亲人
    C. 邻居
    D. 伴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 同样描写春天的诗,但更多地反映出时局的艰难与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李弥逊的轻微愁苦形成对比。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与李弥逊对现实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读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临江仙(杏花)》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后桃源涧观泉 满江红 家大人病殁贵州黎平府别驾署中,讣至哭奠有作 蝶恋花 春日侍祖母母氏,偕诸姊妹游虞山 大中祠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其一 卜算子 谱太白诗 浣溪沙 其一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情面 太岁头上动土 隐忍不言 黍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杖脊 严气正性 小字头的字 广字头的字 赏罚不明 有龙则灵 肆睇 撕剥 廉约 大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