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5:13
临江仙(杏花)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一片花飞春已减,
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
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春天已经减退,一片花瓣飞舞,
满地的愁苦让人难以忍受。
或许是春天对我这闲适的身影感到失望。
细细想来,这些愁苦并不是饮酒所能解脱的,
而是我自己对春天的辜负。
不如和朋友一起把落下的花蕊追逐,
这比在路上与尘土为伴要好得多。
酒杯在手,不必推辞频频干杯。
杏花啊,你要记得,曾与我做邻居的老翁。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临江仙(杏花)》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春日的杏花飘落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愁苦。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
这首《临江仙(杏花)》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愁苦。开头的“一片花飞春已减”便直接点明了时节的变迁,花的飞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唤起读者对春天短暂的惋惜。接下来“那堪万点愁人”,则传达出诗人对自身情绪的无奈,愁苦似乎无处不在。
诗中“细思愁不饮”,暗示诗人对饮酒解愁的无奈和反思,认为愁苦其实是自己辜负了美好的春天。而“且共一尊追落蕊”,则展现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追逐落花的意象构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后两句“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温情。整首诗在愁苦中透出几分温暖,既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诗人在愁苦中寻找慰藉,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
“一片花飞春已减”中的“春已减”是什么意思?
A. 春天已经来临
B. 春天已经结束
C. 春天很美好
D. 春天没有变化
诗中“且共一尊追落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哀伤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饮酒的热爱
D. 对友谊的轻视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中“邻”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亲人
C. 邻居
D. 伴侣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读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临江仙(杏花)》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