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天师栗

《天师栗》

时间: 2025-05-02 10:46:51

诗句

天师携此种,至自上饶远。

当时十七树,高干倚孤巘。

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

蜀部名果中,推之为上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6:51

原文展示:

天师携此种,至自上饶远。 当时十七树,高干倚孤巘。 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 蜀部名果中,推之为上选。

白话文翻译:

天师带着这种树种,从遥远的上饶来到这里。 当时种下了十七棵树,高大的树干倚靠在孤独的山峰上。 苍翠的果实像蒺藜一样大,紫色的外壳像槟榔一样柔软。 在蜀地的名果中,这种果实被推崇为上品。

注释:

  • 天师:古代对道士的尊称。
  • 上饶: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
  • 十七树:指种下的树的数量。
  • 孤巘:孤独的山峰。
  • 苍蓬:形容果实颜色苍翠。
  •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这里比喻果实的大小。
  • 紫壳:指果实的紫色外壳。
  • 槟榔:一种热带果实,这里比喻果实的质地。
  • 蜀部:指蜀地,今四川省一带。
  • 上选:最好的选择,上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天师从上饶带来的树种在蜀地生长的情况,赞美了这种果实的品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蜀地时,见到天师带来的树种在当地生长良好,心生感慨而作。诗中通过对果实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树种的喜爱和对天师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师带来的树种在蜀地生长的描绘,展现了果实的美丽和品质。诗中“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果实的外观和质地,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最后一句“蜀部名果中,推之为上选”,直接表达了对这种果实的推崇,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品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师携此种,至自上饶远。” —— 天师带着这种树种,从遥远的上饶来到这里。这句话交代了树种的来源和天师的身份。
  2. “当时十七树,高干倚孤巘。” —— 当时种下了十七棵树,高大的树干倚靠在孤独的山峰上。这句话描绘了树的生长环境和树干的形态。
  3. “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 —— 苍翠的果实像蒺藜一样大,紫色的外壳像槟榔一样柔软。这句话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果实的外观和质地。
  4. “蜀部名果中,推之为上选。” —— 在蜀地的名果中,这种果实被推崇为上品。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这种果实的推崇。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果实的外观和质地与蒺藜和槟榔相比较,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天师带来的树种在蜀地生长的果实,通过对果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品质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蓬:形容果实颜色苍翠。
  • 蒺藜:比喻果实的大小。
  • 紫壳:指果实的紫色外壳。
  • 槟榔:比喻果实的质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种是从哪里带来的? A. 上饶 B. 蜀部 C. 江西 D. 四川

  2. 诗中形容果实的外观和质地的句子是哪一句? A. 天师携此种,至自上饶远。 B. 当时十七树,高干倚孤巘。 C. 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 D. 蜀部名果中,推之为上选。

  3. 诗中提到的“天师”是指什么? A. 道士 B. 和尚 C. 官员 D. 农民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州一绝》:苏轼的这首诗也描绘了果实的美丽,可以与文同的诗进行比较,体会不同诗人对自然美的表达。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天师栗》与苏轼的《惠州一绝》:两首诗都描绘了果实的美丽,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树种来源和果实品质的描述,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果实本身美丽和香甜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查询

送季元衡教授赴调 添竹 除夜怀景严弟并寄景卢 题王氏秀野堂 忆梅呈曾宏父 寄吴明可正字 仙居道中 招曾宏父待雪 次韵曾宏父探梅未开 得景严弟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逌然 口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劈头盖脑 彑字旁的字 知义多情 皮骨 贻笑千秋 片字旁的字 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顺水行船 不到乌江不尽头 雕虫末技 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意攘心劳 引刀割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