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汾城王主簿

《送汾城王主簿》

时间: 2025-05-07 22:11:27

诗句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1:27

送汾城王主簿

原文展示: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白话文翻译:

年轻的王主簿初次带着印章,经过汾城。
芳草在归来的时候遍地生长,情人们来自故乡的人很多。
禁苑的钟声在细细的春雨中响起,宫中的树木与野外的烟雾交融在一起。
在东桥相望分别,轻柔的微风掀起了夕阳下的波浪。


注释:

字词注释:

  • :这里指的是官印,代表身份和地位。
  • 芳草:指春天盛开的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禁钟:指宫中所用的钟,通常在禁苑中响起。
  • 野烟:自然的烟雾,可能是村庄的炊烟。
  • 东桥:指代分别的地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禁钟”和“宫树”,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背景,而“芳草”和“情人”则暗示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恋人的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约749年-805年),字浩然,唐代诗人,著有《韦应物诗集》。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景交融,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王主簿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情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送别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开篇用“少年初带印”引入,将王主簿的身份和年轻气盛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暗示他刚刚步入仕途,未来可期。接着,诗人描绘了汾城的春景,芳草萋萋,令人心旷神怡,形成了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映衬。而随后提到的“禁钟春雨细”,将宫廷的生活与自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似乎在暗示王主簿将要离开繁华的宫廷生活,投身到官场的复杂与艰辛中。

在“相望东桥别”一句中,东桥成为离别的象征,微风轻拂,增添了离愁别绪的诗意。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融入了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情感内敛而深远,展现了韦应物典雅而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初带印:开篇描绘王主簿年轻的形象,初带印章意味着他刚开始其官场生涯。
  2. 汾上又经过:指他再次经过汾城,暗示对故乡的熟悉和亲切。
  3. 芳草归时遍:描绘春天草木繁盛的景象,象征着生机。
  4. 情人故郡多: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情感丰富。
  5. 禁钟春雨细:描绘宫廷生活与自然景象的和谐,交织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6. 宫树野烟和:暗示宫廷生活与野外生活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7. 相望东桥别:东桥成为分离的标志,情感愈加浓烈。
  8. 微风起夕波:微风轻拂,夕阳下的波浪象征着离别后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对仗工整,增添了诗句的美感。
  • 意象:禁钟、芳草、东桥等意象交错,形成了离别和思乡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芳草:象征着生机与故乡的美好。
  • 禁钟:象征着宫廷的繁华与复杂。
  • 东桥:象征着分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生机
    C. 忧伤
    D. 旅行

  2. “相望东桥别”中“东桥”指代什么? A. 相聚的地方
    B. 离别的地点
    C. 游玩的去处
    D. 旅途的起点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别董大》 by 高适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送汾城王主簿》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韦应物更倾向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具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游泰山六首 其六 古风其二十五 宣城见杜鹃花 秋下荆门 别匡山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 赠孟浩然 桂殿秋 其二 小桃源 焦山望松寥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盘馔 鼠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乞浆得酒 黎丘丈人 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招进 雨字头的字 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酬复 包含恍的词语有哪些 安身之处 顺水推舟 艳色绝世 挠曲枉直 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非熊非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