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07:35
出还
韦应物 〔唐代〕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很久以前我高兴地离开家,现在回来却独自感到伤感。
走进房间,关上门却没有光亮,满腔的哀愁写在空荡荡的座位上。
幽静的帷幕轻轻摇动,冷风悄然袭来。
小女儿又能懂得什么呢,她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我叹息着岁月一天一天老去,人生如同寄居般无常。
家人劝我吃饭,我却对着空空的案几流下泪水。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洙泗,唐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深受王维、孟浩然的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出还》创作于韦应物晚年,反映了他在经历离别与重聚后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出还》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家庭和亲人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通过“昔出喜还家”表达了以往离家时的愉悦心情,而“今还独伤意”则反映了此刻归家时的孤独与伤感。这种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情感的深邃。诗中“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描绘了一种内心的沉重和空虚,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接下来的“幼女复何知”则展现了小女儿的天真无邪,与父亲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更显情感的层次与复杂。
此外,诗中“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的哲思,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突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以“家人劝我餐”收尾,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伤,既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也是对失去的无奈感叹。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重聚的反思,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深刻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家庭的热爱。
诗中“昔出喜还家”表达了何种情感?
“幼女复何知”中小女儿的角色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对案空垂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为对《出还》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