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2:12
和孙莘老次韵
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
功名正自妨行乐,迎送才堪博早朝。
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
明年我亦江东去,不问繁华与寂寥。
离开故国的时光如春雪般消融,回到家乡的足迹在野外的云朵间飘荡。
功名正好妨碍我享乐,迎来送往实在是值得我早起一博。
虽然离开了朋友、亲人和官吏,但却辞去了谗言与风言风语。
明年我也将去江东,不再关心繁华与寂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散文、词曲皆有极高的成就,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喜爱。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时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和孙莘老次韵》是苏轼在被贬途中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首句“去国光阴春雪消”,勾勒出时光的流逝,似乎在暗示他对故乡的眷恋。接下来的“还家踪迹野云飘”,描绘了回归家乡的渴望与朦胧的记忆,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状态。
诗中“功名正自妨行乐”一句,揭示了苏轼对功名的看法,他意识到追求功名反而妨碍了真正的快乐。这种对功名的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迎送才堪博早朝”,则显示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无奈与疲惫,强调了在社交中所面临的压力。
而“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一句,表达了他虽然失去了朋友与亲人,却也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内心获得了某种宁静。最后的“明年我亦江东去,不问繁华与寂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显示了他对生活的从容态度,无论繁华或寂寥,都不再执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展现出他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社交的疲惫以及对未来的从容态度,体现了苏轼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和孙莘老次韵》的作者是?
诗中“功名正自妨行乐”表达了什么观点?
诗中提到的“江东”指的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