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7:05
次韵和王巩六首 其二
作者:苏轼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镕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这首诗表达了年轻时带着刀剑,只懂得从军的乐趣;到老年时则变成了耕作,解下佩剑去做农活。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还是能够得到赐封和土地的爵位。春天敲冰捣纸,秋天割苇织箔;冬天在栎树林里砍炭,夏天在竹林里收获竹笋。四季都有所收获,生活丰足。可你生在华贵的家庭,却想要学习不属于你的事物。左右的美玉纤纤,谁来给你绑住薪柴?不要让人听到这些话,翠黛的眉毛会因此而厌恶。嘲笑我只有一间茅屋,家中妇姑成群结队地凿墙。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横跨诗、词、文等多个领域,作品充满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处于政治风波与人生变迁之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年轻时光的回忆,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次韵和王巩六首 其二》在形式上采用了古体诗的结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年老后的务农生活,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开头两句生动描绘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带着刀剑,乐于从军,体现了年轻人的理想与激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时的“服犁锄”则象征着责任与务实,暗示着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
诗中提到的“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则反映了苏轼对个人价值的思考。尽管没有显赫的战功,仍然能够获得认可,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宽容与接受。接下来的生活场景描绘,如“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展现了四季的变换与生活的劳作,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最后几句则引入了对权贵生活的反思,批评了那些生于富贵家庭却渴望学习不属于自己的事物的人。诗人用“束薪谁为缚”来质疑这种生活的虚伪,而“笑我一间茅”的自嘲则展示了他对自身境遇的坦然与豁达。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丰厚的人生经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人生的变化,既有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接受与反思,体现出苏轼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解佩付镕铄”主要指什么?
诗中对比了哪两个阶段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