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14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金属的声音与玉的震动,都是源于本质的圣学。
石头老师未曾讲解的道理,赤子心灵中却早已有所觉悟。
丝绳如果笔直,就可以做弦,既可用来射箭也可用于乐器。
竹笋虽然不能长成芦苇,然而白色的玉石仍然包裹着璞玉。
葫芦虽然不能自然生长,但它的后代依旧能成为良品。
乡土的风俗虽显温和,西方人却笑长安的安乐。
牛革虽无五声的材料,最终仍然能回应宫商角徵。
木匠若得郢工之技,鼻端的木头也能雕刻成器。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江西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倡导诗歌应表达个人情感与真实情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学问与理想之时,黄庭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学术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学习与智慧的关系。诗中通过金声、玉振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追求高尚品德与道德学问的理想。每一联都在揭示一种深刻的哲理,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丝直则为弦”不仅在探讨乐器的构成,更在隐喻人生的选择与方向;而“竹笋不成芦”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局限性及自然的法则。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意象丰富,融汇了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每个意象都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学习与内在智慧的关系,强调个人的领悟与成长。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子”指的是哪种人?
A. 老人
B. 小孩
C. 纯真无邪的人
D. 学者
“丝直则为弦”主要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事物的复杂性
B. 正直的重要性
C. 声音的美妙
D. 生活的乐趣
诗中“土俗颇暖姝”是指什么?
A. 严酷的环境
B. 人情的温暖
C. 自然的美丽
D. 学问的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