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6:07
原文展示: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着我的小船,停靠在溪边,我扶着拐杖在读《中兴碑》。我一生大半时间都在看书,摩挲着石刻,白发渐生。明皇没有考虑过桑树的事,一切都由他的宠臣禄儿来决定。九庙的神明不再守护西方,所有官员都像鸟儿一样寻找栖息之地。抚军监国的太子事务,何以追求如此重大的物品?事情艰难,天幸的是,上皇已缓步返回京师。内宫的张后气色如何?外面的李父在指挥。南宫凄凉得几乎无法生存,高将军离去后局势更为危险。我为朝政出谋划策,最近还写了首杜鹃诗。谁能知道忠臣的痛苦是深入骨髓的,世间只赏识华丽的辞藻。与我同来的野僧有六七个,也有文士跟随其后。那断崖上,苍翠的苔藓已立久,冻雨洗刷着前朝的悲伤。
注释:
- 吾溪:我的溪流,指作者所处的环境。
- 中兴碑:指关于中兴的历史碑文,反映了国家的盛衰。
- 摩挲:轻轻抚摸,形容对石刻的细致观察。
- 苞桑计:指明皇未能为国家长远考虑。
- 九庙:指古代的祭祀场所,象征国家的神明。
- 抚军监国:指负责军事和政务的太子。
- 蹰蹐:缓慢行走,形容上皇的谨慎。
- 琼琚词:比喻华丽的诗句,指世人只重视表面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以清新、豪放而著称,尤其擅长于抒情诗和咏史诗,常以现实政治为题材,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书磨崖碑后》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朝政动荡,政治腐败。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忠臣的深切关怀,体现了黄庭坚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鉴赏:
《书磨崖碑后》是一首表达对历史和现实深思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春风、溪水、碑文等自然与人文景象,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开篇描绘春风吹船,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但随即转入对历史的沉重反思,诗人对政治的关切与忧虑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明皇不作苞桑计”,意指明皇未能为国家长远考虑,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失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涉及忠臣与权臣的对比,表现出忠臣在当权者面前的无奈与遭遇的冷遇,揭示出政治腐败带来的社会危机。
诗的结尾提到“冻雨为洗前朝悲”,不仅表达出历史的沉重,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令人深思,传达出对国家和历史的关切,体现了黄庭坚作为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吹船著吾溪:春风吹拂着小船,停靠在我的溪边,展现出春日的宁静与美好。
- 扶藜上读中兴碑:我扶着拐杖,在碑前阅读《中兴碑》,暗示对历史的关注。
- 平生半世看墨本:我一生大半时间都在研究书籍,表现出诗人的学问与修养。
- 摩挲石刻鬓成丝:轻轻抚摸石刻,白发渐生,意在感叹岁月流逝与历史的沉重。
- 明皇不作苞桑计:明皇未考虑国计,反映出对统治者的批评。
- 颠倒四海由禄儿:国家的命运被宠臣左右,表现出权臣的专权。
- 九庙不守乘舆西:古庙不再守护西方,象征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万官已作鸟择栖:官员们如同鸟儿,四处寻找栖息之地,反映出对社会混乱的无奈。
- 抚军监国太子事:太子监国的事务,表现出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
- 何乃趣取大物为:为何如此执着于权力与财富,反映出对权力的讽刺。
- 事有至难天幸耳:事情非常困难,能够幸存下来已是幸运。
- 上皇蹰蹐还京师:上皇谨慎地返回京城,表明当时的动荡不安。
- 内间张后色可否:问张后在内宫的情况如何,显示出对后宫政治的关注。
- 外间李父颐指挥:外面的李父在指挥事务,暗示权力的分散。
- 南内凄凉几苟活:南宫的凄凉状态,几乎无法生存,反映出社会的苦痛。
- 高将军去事尤危:高将军的离去使得局势更加危险,显示出局势的严峻。
- 臣结春秋二三策:我为朝政出谋划策,表现出对国家的关心与责任感。
- 臣甫杜鹃再拜诗:我写了首杜鹃诗,展现出诗人的创作与思考。
- 安知忠臣痛至骨:谁能知道忠臣心痛至深,反映出对忠臣遭遇的同情。
- 世上但赏琼琚词:世人只重视华丽的词句,表现出对表面功夫的批判。
- 同来野僧六七辈:与我同行的野僧有六七个,展示出当时知识分子的聚集。
- 亦有文士相追随:也有文人跟随,暗示对文化的重视。
- 断崖苍藓对立久:断崖上,苍翠的苔藓已立很久,寓意历史的沉重。
- 冻雨为洗前朝悲:冻雨洗刷着前朝的悲伤,表达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员比作“鸟”,形象化地表达了其无依无靠的状态。
- 对仗:如“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工整而有韵味,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冻雨”拟人化,赋予其洗刷历史悲伤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政治腐败的批判,以及对忠臣的同情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交织描写,作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美好的未来。
- 中兴碑:历史的象征,承载着国家的兴衰。
- 鸟:象征无依无靠的官员,表现出社会的动荡。
- 杜鹃:象征哀伤与对过往的追忆。
- 冻雨: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悲痛,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A. 唐明皇
B. 宋明皇
C. 元明皇
D. 清明皇
-
诗中“万官已作鸟择栖”的意思是?
A. 官员们安定
B. 官员们四处寻找栖息之地
C. 官员们在争吵
D. 官员们都隐退
-
诗中提到的“杜鹃”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位诗人
D. 一种乐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书磨崖碑后》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社会政治,后者则强调个人豪情与饮酒的快意,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