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39
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森萷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生长的竹子,象征着壮志和坚持。诗人提到壮士的豪情,以及竹子在风雨中依然挺立的精神。诗中表达了对自然造物的谦虚与尊重,强调荣枯并存的道理。作者质疑湖州是否真的消失,但他的笔力依然如故。尽管有些画家技艺高超,但也要与桃李相配,意指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合适的应用与传承。诗中还提到,年长者的技艺更为成熟,应该倍加珍惜。作者对当今百家争鸣的景象提出了自己见解,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注重情感表达,常常以竹、梅、松等自然物象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黄庭坚对竹子这一主题的再度咏叹之作,表现了他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
黄庭坚的《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竹子在东亚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以此象征壮士的精神,强调了在风雨中不屈不挠的品质。
全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和环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虚心地倾听自然,体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文人中非常受推崇。后半部分则转向艺术创作,诗人对当代艺术家的技艺与传承提出了思考,强调艺术创作应与自然相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视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上是对竹子的赞美,实则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强调在风雨中坚持自我、尊重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黄庭坚的《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竹子
B. 梅花
C. 玫瑰
D. 松树
诗中提到的“荣枯偶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生命的无常
B. 生命的永恒
C. 生命的循环
D. 生命的孤独
诗人对“阿筌”的评价是?
A. 技艺一般
B. 技艺高超
C. 技艺低劣
D. 技艺不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