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46
原文展示:
画松 徐夤 〔唐代〕 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 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 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 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
白话文翻译:
在深涧的阴森之处检验画笔的精妙,笔触闲适展开时感觉精神清爽。 曾经在月光下照耀却无影,如果允许风吹过应当有声。 枝条倾斜只有玄鹤能识别,根深且与茯苓共生。 天台山的道士频繁来见,说像是一株株倚靠着赤城山。
注释: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这首《画松》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松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诗中提到的天台道士和赤城山,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画松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首联“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描绘了画松的环境和画家的技艺,表达了画家在幽静的环境中作画的愉悦和精神清爽。颔联“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通过对比月光下松树的无影和风吹过松树的有声,突出了松树的静谧和生机。颈联“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以玄鹤和茯苓为象征,强调了松树的高洁和长寿。尾联“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引入了天台道士和赤城山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山古松的画卷,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诗中的松树象征着高洁、长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反映了诗人对这些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和高洁 B. 力量和勇气 C. 智慧和学识 D. 美丽和优雅
诗中的“茯苓”象征什么? A. 长寿和健康 B. 力量和勇气 C. 智慧和学识 D. 美丽和优雅
诗中的“天台道士”和“赤城山”增添了什么色彩? A. 神秘和超脱 B. 欢乐和热闹 C. 悲伤和忧郁 D. 平凡和朴素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