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画松

《画松》

时间: 2025-05-01 01:54:46

诗句

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

曾当月照还无影,

若许风吹合有声。

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

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46

原文展示:

画松 徐夤 〔唐代〕 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 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 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 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

白话文翻译:

在深涧的阴森之处检验画笔的精妙,笔触闲适展开时感觉精神清爽。 曾经在月光下照耀却无影,如果允许风吹过应当有声。 枝条倾斜只有玄鹤能识别,根深且与茯苓共生。 天台山的道士频繁来见,说像是一株株倚靠着赤城山。

注释:

  • 涧底:深涧的底部,形容环境幽深。
  • 阴森:形容环境阴暗、幽深。
  • 笔精:指画笔的技艺精湛。
  • 笔闲开展:指画笔随意挥洒。
  • 神清:精神清爽。
  • 玄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长寿和高洁。
  • 茯苓:一种药材,象征长寿和健康。
  • 天台道士:指天台山的道士,天台山是道教名山。
  • 赤城: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山附近,道教圣地。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这首《画松》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松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诗中提到的天台道士和赤城山,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画松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首联“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描绘了画松的环境和画家的技艺,表达了画家在幽静的环境中作画的愉悦和精神清爽。颔联“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通过对比月光下松树的无影和风吹过松树的有声,突出了松树的静谧和生机。颈联“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以玄鹤和茯苓为象征,强调了松树的高洁和长寿。尾联“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引入了天台道士和赤城山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涧底阴森”和“笔闲开展”描绘了画松的环境和画家的技艺,表达了画家在幽静的环境中作画的愉悦和精神清爽。
  • 颔联:通过对比月光下松树的无影和风吹过松树的有声,突出了松树的静谧和生机。
  • 颈联:以玄鹤和茯苓为象征,强调了松树的高洁和长寿。
  • 尾联:引入了天台道士和赤城山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枝偃只应玄鹤识”,将松树的枝条比作玄鹤,形象生动。
  • 拟人:如“笔闲开展觉神清”,赋予画笔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如“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通过对比和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山古松的画卷,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诗中的松树象征着高洁、长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反映了诗人对这些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意象分析:

  • 涧底阴森:描绘了深山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氛围。
  • 玄鹤:象征长寿和高洁,强调了松树的高洁品质。
  • 茯苓:象征长寿和健康,强调了松树的长寿品质。
  • 天台道士和赤城山:增添了神秘和超脱的色彩,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和高洁 B. 力量和勇气 C. 智慧和学识 D. 美丽和优雅

  2. 诗中的“茯苓”象征什么? A. 长寿和健康 B. 力量和勇气 C. 智慧和学识 D. 美丽和优雅

  3. 诗中的“天台道士”和“赤城山”增添了什么色彩? A. 神秘和超脱 B. 欢乐和热闹 C. 悲伤和忧郁 D. 平凡和朴素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与《画松》有相似的自然主题。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画松》的超脱和神秘色彩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画松》: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山居秋暝》更注重宁静和恬淡,而《画松》则更注重神秘和超脱。
  • 杜甫的《望岳》与《画松》:《望岳》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而《画松》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夤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夤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 《中国道教文化》:介绍了道教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理解诗中道教文化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坐 过草亭作 和九日龙山登高 五湖村舍 中秋夜定香亭吹笛 归里后咏怀 其二 归里后咏怀 其一 劝学诗 其二 劝学诗 其一 出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府 避嚣习静 釆字旁的字 局身 瘿肿 馬字旁的字 发菜 曲陌 饔飧不继 粗制滥造 人字头的字 酉字旁的字 誓死不屈 包含刳的词语有哪些 耿耿寸心 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