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0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06:34
惠上人房宴别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方袍相引到龙华,
支策开襟路不赊。
法味已同香积会,
礼容疑在少施家。
逸民羽客期皆至,
疏竹青苔景半斜。
究竟相依何处好,
匡山古社足烟霞。
在龙华山上,穿着方袍的人相互引领,
支着竹杖,打开衣襟,走的路却不算远。
法理与佛香已经在这里相聚,
礼节的容貌仿佛在一些小家庭中显得不够。
隐士与羽客都已约定相聚,
稀疏的竹林和青苔的景色半倾斜。
究竟依靠哪里才算好呢,
匡山古社的烟霞正好满足我的愿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龙华”是佛教名山,象征佛法的传播;“香积会”是供奉僧人的集会,表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匡山古社”可能指代某个著名的隐逸之地,象征着人们心灵的归宿。
作者介绍:
权德舆,字仲衿,号少游,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雅士经常聚会交流,此诗描写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惠上人房宴别》是权德舆在离别宴会上所作,诗中通过对场景的描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开篇“方袍相引到龙华”,引出了友人的聚会场景,显示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而“支策开襟路不赊”,则将离别的时间拉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佛教的教义与人际关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法味的相同让友人之间的情谊更显深厚,而“礼容疑在少施家”则表达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对传统礼节的思考。
“逸民羽客期皆至”,进一步引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稀疏的竹林和青苔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究竟相依何处好”则是对人生归宿的探讨,匡山古社则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友人相聚与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方袍”是什么类型的服装?
A. 武士服
B. 传统士人服装
C. 商人服装
D. 僧人服装
“法味已同香积会”中提到的“法味”主要指什么?
A. 文化
B. 佛教教义
C. 道德
D. 美食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
A. 繁华
B. 竹林与青苔
C. 山川河流
D. 城市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惠上人房宴别》的全面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