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9:03
上人远自西天至,
头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
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惟振锡,
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露寒,
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
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尝传心不住,
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
应真莫便游天台。
这位上人远道而来,从西天而至,
他以头陀的身份走遍了南朝的寺庙。
嘴里翻动着贝叶上的古老经文,
手中持着金策,声音清脆悦耳。
他护法、护身,唯有手中的锡杖在振动,
石头的溪流与云雾交织,深邃而寂静。
刚来时,松林小径上露水寒冷,
远处映照着霜天中的月亮,宛如人影。
夜晚在空山中禅诵的时分,
月光稀疏,挂在枯树的枝头。
真正的法则常常传递,但心不常驻,
东南西北,随缘而行之路。
佛川此行何时才能回来,
应当真实,不要随意游荡天台。
皇甫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表现出对人生、信仰的深刻理解。
《锡杖歌》作于送别明楚上人归佛川之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对其修行生活的理解,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盛行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锡杖歌》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高僧的修行生活和内心世界。诗的开头描绘了高僧从西天而来的壮丽场景,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接着,通过“口翻贝叶古字经”和“手持金策声泠泠”的描写,展现了他在传播佛法时的庄重与法力。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高僧的修行生活相结合,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再到后半部分,诗人以“真法尝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心灵的修行与物质世界的无常。最后,诗人用“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作为结尾,既是对高僧的叮嘱,也是对自身修行的反思,体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传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与对修行生活的深思,表达了宁静、孤独与生命的无常,展现了高僧坚定的信念与对世界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的“上人”指的是哪个身份?
A. 普通人
B. 高僧
C. 政客
D. 商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口翻贝叶古字经”,贝叶是古代__的载体。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修行的轻视。(对/错)